中文博彩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县政府工作部门 > 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努力把科交会打造成我国创新发展新品牌

发布日期:2018-05-23 00:31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胡建斌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惠州将面向全球加强开放协同创新合作

努力把科交会打造成我国创新发展新品牌


  ■聚焦第二届中国科交会产学融合深调研·南方对话

    再过几天,云集海内外350所高校的“国字号”高端盛会——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将在惠州上演“第二季”。而惠州这座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大市”,也在新一轮创新产业竞逐与成果快速转化中展现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雄心。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惠州、广东以及全国高质量发展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去年6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的基础上,5月24日-27日,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简称“科交会”)将再度“牵手”惠州。

    近日,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第二届中国科交会惠州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胡建斌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连续举办两届科交会,促进一批海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创新人才向惠州集聚,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将努力把科交会打造成我国创新发展的新亮点、新品牌。

    胡建斌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将依托科交会,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接下来,惠州还将加快补齐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短板,加大研发投入,力争2020年迈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A 谈第二届科交会

    350所高校将参会,更注重成果交易合作

    南方日报:相比首届科交会,第二届科交会有哪些创新举措和亮点?

    胡建斌:第二届科交会的主题是“促进产学深度融合 携手创新共赢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展览展示、论坛会议、交易合作”三大板块,目前已邀请到350所国内重点高校(包括16所港澳高校)、海外高校的代表参加;征集到1万多项科技成果项目,其中8200多项将参加现场组织的展览展示和推介。第二届科交会更加注重成果交易合作:

    一是参与地市更广泛,今年深圳市、肇庆市、泰州市、滁州市四个城市首次作为科交会协办城市参加本届科交会相关活动。二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本届科交会首次举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协同发展高端论坛。三是为进一步深化深莞惠经济圈创新合作,举办深莞惠经济圈“3+2”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暨城市创新需求发布会。四是更加注重项目落地,首届科交会达成意向的22所进驻大学创新园的高校中有5所将正式签约进驻,本届科交会签订正式合作协议的项目将超过100项,同时还将举行首届科交会部分签约落地项目回顾展,组织部分上届科交会合作项目和海外项目参加路演;五是本届科交会将举办首届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此外,本届科交会期间,还将举行教育部重大科技成果展、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国际研讨会以及蓝火大讲堂·院士报告会等活动。

    B 谈东道主红利

    创新要素向惠州聚集助推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科交会对东道主惠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会带来哪些红利?如何擦亮这一展会品牌?

    胡建斌:连续举办两届科交会,为海内外高校向惠州企业推介科技成果提供极大的便利,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惠州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更多创新人才向惠州集聚,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效能。

    目前,潼湖生态智慧区大学创新园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教育科研基地等项目的规划编制和总体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5所高校已正式同意入驻大学创新园,并将在园区设立研究院,开展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产业研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2所“985”“211”工程院校已正式回函惠州表示愿意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

    这些都有力地推动创新要素向惠州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促进惠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擦亮科交会品牌,惠州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与教育部的沟通对接,发动各大高校参加科交会,提升高校科研成果参展参会规模;发动更多国内外机构(企业),特别是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园企业、校办企业参会;发动更多知名投融资机构参会,争取更大的金融支持;发动更多的国外著名高校、携带更多的好成果参会,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程度;推动“网上科交会”,形成线上线下互动、集中对接和分散对接相结合的科交会常态化机制;借助深圳等珠三角先进城市行业协会、商会力量办会,发动更多高科技企业参与科交会,促进更多高校成果落地,全面提升大会的档次和影响力,努力把科交会打造成我国创新发展的新亮点、新品牌。

    C 谈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惠转化

    南方日报:近年来,惠州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胡建斌:惠州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2017年,惠州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63.5%和41.4%,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多管齐下,完善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结合惠州实际,制定出台了“1+6+N”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政策文件,极大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二是成功举办科交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届科交会促成校企交易科技成果696项,签约金额39.9亿元,其中惠州企业揽下456项,签约金额24.87亿元,惠州签约数占据大头,充分发挥了科交会在惠州举办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势。

    三是注重市场导向,发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惠州鼓励企业一手抓自主研发、一手抓成果转化,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还大力实施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94家。

    四是注重引导激励,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激励政策,指导企业提高研发费用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重大科技攻关,设立了重大科技、知识产权等专项资金,推动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D 谈参与大湾区建设

    规划建设粤港澳

    创新创业合作

    示范园区

    南方日报:惠州提出推动“港深创新+惠州智造”,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将如何加强与海内外的科技创新合作?

    胡建斌:惠州面向全球加强开放协同创新合作。

    一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广东(惠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和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规划建设粤港澳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园区,打造对接港澳智慧城市及信息技术产业研发与科技成果孵化基地。

    二是全面对接深圳“东进战略”,深入实施“海绵行动”,积极参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学习借鉴深圳等发达地区创新发展的经验,主动吸纳创新要素和高端产业外溢,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实现共赢发展,加快提高惠州创新发展水平。

    三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交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引进先进技术,与国外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技术研发活动,建设海外研发机构等引智平台,大力引进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加快融入国际标准体系,积极探索研究国际合作新模式。

    四是以中国科学院在粤已建成和在建国家大科学装置为基础,整合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已有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两个科学装置。以大科学装置为依托,整合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力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筹建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广东省实验室,立足长远发展提前布局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前沿交叉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

    E 谈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

    加大研发投入

    补齐科研机构

    和高校短板

    南方日报:惠州提出力争2020年迈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目前进展如何,接下来如何发力?

    胡建斌:省政府已向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推荐惠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报送了《惠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送审稿)》。惠州正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2017年,惠州科技公共财政支出25.86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7件,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100.37万平方米,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13家。

    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标准的是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要超过2.5%。根据国家统计局反馈的数据,惠州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领域的研发投入短板明显。

    惠州力争今年经国家统计局审核的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3%。一方面,将加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研发投入,将新建科研机构纳入统计;另一方面,扶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培育更多“高、精、尖”产业与项目,积极探索项目配套、以奖代补、研发后补助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并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引导和催化作用,推动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

 

(南方日报)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TOP】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