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彩平台

园洲下南村龙船景31日热闹上演

发布日期:2017-05-31 00:21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近日,家住中文博彩平台园洲下南村的陈淦球又开始忙碌起来,每天下午他都会到江边划龙船,为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做准备。园洲邻近东江,龙舟竞技是园洲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故而龙舟文化代代相传。农历五月初六,是园洲下南村传统的龙船景节。龙舟竞渡之日,兄弟远道而来,四邻八乡百姓云集江岸,人头涌动,笑语欢声,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今年也不例外,5月31日中午11:00~15:00,下南村将举行龙船景节活动,届时将有七八条龙舟在江面上游龙表演(趁景),广大市民可前往观赏。

72岁村民仍划龙舟,每天跑10公里保持体力

“我从八九岁就跟着爸爸去划龙舟,到现在还在划,我的体力比很多年轻人都好。”今年72岁的陈淦球说起龙舟,声音不自觉就高了几度,神情更是说不出的骄傲。

对他来说,划龙舟是“男人必须做的事”。在他年少时,划龙舟、看龙舟是他们唯一的娱乐活动。他从小就看着爸爸划龙舟,八九岁时开始跟着爸爸划。此前划龙舟更注重观赏性,划桨要带起水花,现在为了比赛,追求更快,这些动作都简化了。因为喜欢划龙舟,而且技术过硬,上世纪80年代,球叔还曾经去东莞做过一段时间的职业划手,“一天工资六七十元。”

现在为了保持体力,球叔每天还会跑10公里,这个习惯已保持了很多年。“之前我不仅跑步,还要游泳,但现在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就没游了。”球叔的这项爱好也得到家人的支持,他们觉得只要他开心就行。

过去用松木做龙舟,不用时需埋在泥里防爆裂

陈淦球和陈炳华是龙舟队里最老的两位队员,今年70岁的陈炳华虽然体重比原来增加了三四十斤,但也不影响他的参与热情,“我还能划,力气还不小,就是体重重了,不能坐在船头和船尾。”

华叔说起龙舟的一些传统头头是道,“之前我们的龙舟都是松木做的,很怕日晒雨淋,不用时需埋在泥里就不会爆裂。”据华叔介绍,以前每逢表演结束期间,就要把龙船埋在河涌下面,每年龙船景前要先从河涌把龙船挖上来。等到龙船挖起来还需要刷桐油、猪油维护好它,准备参加比赛。但由于长期在淤泥里保存,龙舟吸入水分,船身变重导致划不快,后来就不用了。

现在都是用杉木做龙船,比较轻巧,划起来快。上世纪90年代,村里在江边搭建起龙舟屋,每年表演完后就把船吊起来放进“龙床”里,龙舟不会被风吹、雨淋、日晒,可以用比较长时间。同时又可避免在淤泥中吸水太多船身变重,从而提高竞渡成绩。

下南村的龙舟为传统龙,船长30.8米,首尾尖而翘高,中间粗而低椭,前有威武龙头,后有旌旗长梢。船分27栏,大鼓置于正中,船身前部靠近龙头处置一平板。为了迎接今年的龙船景,下南村早早就在东莞订了一艘新龙舟。上周,华叔和龙舟队的队员们一起前往东莞迎新龙船回家。新龙船入水前,要经过一系列的传统仪式,如祭神点睛采青。烧香祈福后,有德望的村民在岸上摘一把青草或竹叶塞到龙嘴上,这便是采青。

龙船景是村与村之间的互访交流,表演前先吃龙船饭

园洲邻近东江,龙舟竞技是园洲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故而龙舟文化代代相传。端午节前后这三天,是园洲传统的龙舟节,有龙舟的乡村都将择定一日,邀请其他乡村进行龙舟互访和龙舟表演。

邀请别村来访称“招景”,去别的乡村拜会则称为“趁景”。龙船景当天,当地的人们就像过年似的,村前门楼披红挂绿,沿江沿河两岸彩旗飞扬,锣鼓喧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沿岸观看龙舟表演。龙船景和龙舟赛不同,龙船景一般只是村与村之间的龙船互访交流,大家热闹热闹增进友谊。

“去年就有不少游客从东莞、深圳特意赶过来看。”下南村村民告诉记者,现在还保有龙舟并定期举办龙舟景的村庄越来越少了,不少喜欢观看龙舟的市民都会在农历五月初六赶来下南村。

吃龙船饭是龙舟景的其中一个活动。在龙舟表演之前,船上的运动员首先享受了一顿香喷喷的龙船饭。据了解,过端午节吃龙船饭是传统习俗,满满的一大盘龙船饭端上来后,大家都抢着拿起饭勺,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吃完了再盛,男女老少吃得有滋有味。据介绍,龙船饭寓意龙精虎猛、顺风顺水。

华叔说,和龙船饭一样受欢迎的还有“龙蛋”。所谓“龙蛋”就是用红色颜料染好的鸭蛋,据说吃过“龙蛋”的人会开枝散叶,心想事成。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TOP】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