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晒腊肉的好季节,罗浮山酥醪村村民都在忙着腊制腊肉、腊肠等。罗浮山酥醪村的腊肉深得游人喜爱,已成为游人不可不带的“手信”。
日前,记者来到罗浮山酥醪村,只见每家每户门前基本都晒有腊肉、腊肠、腊猪肝等。村民黄有霞每年都会收到游人腊制腊肉的订单。这不,她家院子里晒满了腊肉,过几天她还要赶制下一批。她告诉记者,酥醪腊肉的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但要想制作出正宗的酥醪腊肉,不仅需要原生态生长于酥醪的土猪,而且必须是五花肉。“酥醪村民养的猪是腊肉品质的重要保障。”她说,正宗的酥醪腊肉都是村民自家养的猪。这些猪不喂饲料,都是村民割番薯叶剁碎后熬熟再端去喂猪。有时,村民专门爬山采摘野草、茅叶等野菜喂养。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是酥醪腊肉品质的又一保障。同时,腊肉还与切肉的刀工、腌制的味道等息息相关。
黄有霞说,酥醪腊肉吃起来有劲道和特有的香味,有了品质保障,腊肉自然受欢迎。目前,酥醪腊肉售价每公斤100元。
酥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郑健说,虽然腊肉很受欢迎,但是村中并没有大型养殖场,都是村民自家养几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家都知道,环境是吸引游人前来游玩的重要因素,也是村中腊肉品质的保障。”黄郑健说,除了售卖腊肉,村民还可以通过农家乐、经营民宿、销售其他农特产品增收致富。
文/图本报记者李燕文贺小山通讯员刘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