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平稳四个加快 支撑经济良好开局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部门、各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抓好“稳生产”、“扩投资”和“促消费”三方面工作,一季度全县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基本情况
1.经市统计局核定,地区生产总值135.9亿元,增长10.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95亿元,增长17.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55.14亿元,增长1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6亿元,增长10.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2亿元,增长13.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6.国税收入5.27亿元,下降3.7%,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21.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
7.地税收入7.38亿元,增长37.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7.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9个百分点。
8.商品房销售面积33.48万平方米,增长67.1 %,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88.2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9.9个百分点。
9.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65.4亿元,增长13.9%,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贷款余额232.93亿元,增长9.8%,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
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2月)0.08亿美元,下降67.8%,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74.1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8个百分点。
11.外贸出口总额(1-2月)19.47亿元,下降11%,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6.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
12.全县用电量11.1亿千瓦时,增长1.5%,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7.88亿千瓦时,下降1%,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5.9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一季度,全县经济总体呈现“三个平稳四个加快”、“一个放缓一个回落”的特点。
(一)三个“平稳”
1.GDP增长平稳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切实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稳增长作为着眼点,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着力点, 千方百计扩总量、优结构、增效益,确保“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5.9亿元,增长10.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13.47亿元、72.12亿元和50.3亿元,分别增长2.7%、15.4%和5.2%。三次产业结构为9.9:53.1:37。
2.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全县紧紧围绕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以赴盘活存量,抓好增量,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14亿元,增长19%,增幅比上年同期略低0.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29.55亿元,增长37.5%;基础设施投资7.03亿元,增长8.1%。
3.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近年来,全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大大增强对金融的吸纳能力,各级各相关部门也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做好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各项工作。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65.4亿元,分别比年初和上年同期增长9.7%和13.9%;其中住户存款308.25亿元,分别比年初和上年同期增长2.8%和8.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2.93亿元,分别比年初和上年同期增长2.6%和9.8%。全县金融机构平稳运行为推动供给侧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四个“加快”
1.工业增长加快
一季度,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69.97亿元,增长15.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GDP增幅5.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6.95亿元,增长17.4%。分行业看,在库的30个行业中,增幅为正的有26个,增幅超过30%的行业有8个,增长最快的前五个行业分别是仪器仪表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实现增加值0.43亿元、0.09亿元、1.83亿元、0.53亿元和5.87亿元,分别增长54.5%、44.5%、38%、37%和35.5%。总量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12.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4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加快发展,一季度实现增加值26.77亿元,增长18.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0%,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2.商品房销售增长加快
在楼市去库存、降低商品房交易契税、降准降息降首付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今年以来全县商品房市场火爆,销售量价逐月提高。一季度,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33.48万平方米,大幅增长67.1%,比1-2月提高11.3个百分点,是2014年5月以来的最高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8.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4.48亿元,增长73.2%,比1-2月提高19.2个百分点,是2013年8月以来的最高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0.5个百分点。
3.消费增长加快
今年以来,全县商贸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实现了消费品市场“开门红”。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6亿元,增长10.7%,增幅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6.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乡村快于城镇,乡村、城镇分别完成零售额8.01亿元和33.06亿元,分别增长11.8%和1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分别实现零售额12.33亿元、26.29亿元、0.28亿元和2.16亿元,分别增长16.2%、8.4%、18.9%和9.1%,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13.5个、59.2个和10.2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上、限下分别完成零售额6.95亿元和34.11亿元,分别下降0.3%和增长13.2%。
4.财税收入增长加快
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回暖,房产交易相关税费收入增加,全县税收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季度,全县完成税收收入12.65亿元,增长16.6%,增幅与1-2月和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1.3个和14.5个百分点;其中,地税收入7.38亿元,增长37.3%,增幅与1-2月和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17.2个和47.2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带动财政收入相应增加。一季度,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42亿元,增长13.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52亿元,增长19.7%,增幅比预算收入高出6.5个百分点,与1-2月和上年同期相比,分别高出4.3个和28.5个百分点。
(三)用电量增长放缓
一季度,全县用电量11.1亿千瓦时,增长1.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下降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用电下降1%,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5.9个百分点;建筑业用电下降16.6%,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15个百分点。
(四)外贸出口回落
今年以来,国际部分地区局势动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增多,加之国内企业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弱化,外贸形势严峻复杂。1-2月,全县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9.47亿元,下降11%,为2013年10月以来的最大降幅,降幅与1-2月和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0.4个和5.3个百分点。
三、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
当前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从全县经济结构看,经济运行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今春以来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春种春播进度和农作物生长,此外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导致农民生产成本增加,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二是工业经济增长困难多。今年以来,全县规上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企业停减产面较大。一季度,在库的433家企业中,企业关闭或停产的有13家,减产的有145家,合计占规上工业的36.5%。加上新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不理想,年内难以形成增长点。
三是投资持续增长压力大。约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五分之一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仍然保持负增长。房地产企业建设资金紧缺,投资预期不明朗,投资信心不足,导致投资力度减弱,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完成10.82亿元,下降31.6%,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24.6个百分点。
四、下一步经济工作建议
(一)升级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主动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动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发挥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一批经营和加工农产品的企业主体,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二)主动做好服务,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在当前企业发展面临困难较多的情况下,更加需要积极主动做好服务。需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以工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企业,优化发展环境。一要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清理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要做好重点企业促销扩产和升级改造。引导和鼓励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市场,降低库存;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转型升级。三要盯紧年内新投产企业尽快达产达效。四要充分发挥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功能,为工业经济培育增量和加快发展搭建更好平台。
(三)狠抓固定资产投资,优化投资结构
一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围绕省、市、县等重点项目抓基础建设投资,着力加大交通、水利、市政等项目建设力度,加快项目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最大限度挖掘民间投资潜力,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二是优化投资结构,统筹解决好房地产投资与城镇化等问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撰稿:袁春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