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彩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县政府工作部门 > 县统计局 > 统计研究 > 统计分析

破危机 惠民生——2009年中文博彩平台民生盘点与2010年展望

发布日期:2010-03-29 16:00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年初的干旱灾害,以及“甲流”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我县经济发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围绕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县”和打造“六大基地”的总目标,抓规划、打基础、强产业、保民生,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甲流”的考验,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2009年民生盘点

(一)城乡居民收入逆境中实现稳步增长

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实现平稳增长。2009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538元,同比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4%。一年来我县在岗职工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主要是受下半年县直机关公务员和教师统发工作津贴补贴所拉动。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去年初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少生产,有些甚至是倒闭,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务农情况增加,同时,年初的干旱、“甲流”的影响,对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带来较大的冲击。面对种种困难,县委县政府果断出击,积极贯彻执行各项惠农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确保了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82元,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5%,增幅比在岗职工高出0.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主要是受工资性收入增加所拉动。在农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4013元,同比增长17.7%,占总收入的52.2%,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二)就业与再就业成绩显著

就业局势稳定。一方面,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相关决策,通过强服务、搭平台、建机制等手段,全力推进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全年共转移了13847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在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就业出路和农民“增收难”问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县劳动部门以劳动保障工作站为平台,开发社区街道服务性岗位,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大力发展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692个,有效地缓解了我县的就业压力。

再就业成绩显著。据统计,2009年全县共举办再就业培训4880人次,失业人员通过各种就业途径实现再就业658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96%,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32人。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积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2009年全县共有109963人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共免收书杂费4756.21万元。一年来,有4247名学生通过省、市、县政府及各种慈善机构获得资助,资助金额136.12万元,农村上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社会救助体系更趋完善。城市低保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低保全面推进,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全面启动,敬老院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达标和提升。据统计,2009年,全县救济人数21897人,全年发放低保金2146.3万元,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应保尽保。全年共有372位白内障患者免费接受了康复复明手术。

三是全面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全县共安排40个县直单位帮扶13个省定贫困村,安排副科以上干部和正股长帮扶2980户贫困户。

(四)医疗保障全面覆盖

一是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巩固加强。2009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达598958人,参合率达农村常住人口的100%。全县共有45010人次参合农民报销住院医疗费,补助费用达8471万元,人均补助达到1882元。

二是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有效推进。泰美镇和龙华镇开展了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作为全省试点之一,我县将在试点工作成功的基础上,在全县全面铺开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三是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落实了龙溪镇和石湾镇两间卫生院完成循环改造建设。目前,龙溪和石湾两间卫生院的新院建设正准备启动。同时,根据医疗服务发展需求,麻陂、响水、福田及长宁等卫生院,分别增建住院楼和门诊楼,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全县共投入4237万元,添置更新医疗设备408件。全县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2.56张,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08人,拥有注册护士1.16人。

(五)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

一是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全县建成一批环卫点、运动场、文化广场和休闲公园等基础设施。全年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400个,泰美镇的大型沼气发电项目被联合国“减少水体污染及缓解气候变化牲畜废物管理东亚项目经验国际研讨会”作为现场参观点。

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得实效。率先开展完成“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投入1.2亿多元完成了34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人口25万人。

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村创建工作。按省卫生村的标准,去年,罗阳镇寨头村投入10多万元进行道路硬底化、绿化、净化建设,于6月份被评为“省卫生村”称号。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推进改水改厕工作,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全年投入6800万元完成了200公里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全县所有行政村公路均实现硬底化

二、民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县经济冲破层层困难,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的良性互动。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生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1、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依然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实现了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良好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也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城乡的“二元结构”,有一定的历史客观原因。近年来,我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两者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5-2009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分别为:3.01:12.99:13.11:13.07:13.06:1,远高于国际上1.6:1的一般水平,从总体上看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二是职工行业工资差距大。2009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中,金融保险业为最高,月平均工资为5695元,最低的是采矿业,月平均工资为1071元,两者差距高达4624元。

2、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但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群众集体抗征、集体抗拆的个别群体性事件仍时有发生。

3、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负担仍重、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房价上涨过快等依然是困扰民生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解决民生问题的几点建议

从我县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情况来看,要更好地改善民生,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快发展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只有不断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有条件改善民生。否则,只能是一纸空谈。因此,改善民生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蛋糕”,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把资金用到人民群众最紧迫、最现实、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上。民生涉及的面很广,不可能一下解决所有问题,必须从人民群众最紧迫、最现实、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带动全局问题的解决。如优先解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居住等问题。

3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要敢于让老百姓说话,进一步完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民意诉求平台,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广泛深入地汇集民智、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减少基层矛盾的发生

四、2010年民生展望

从全国看,35,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包括: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筑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等,一项项民生措施,汇聚成闪亮的民生新亮点。

从我县实际看,2010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的民生篇幅更长,措施更实,其中包括:县财政安排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1.75 亿元,同比增加7704万元,增长78.5%;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快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补助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并启动第二期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全年县财政安排的教育、科技和文化经费支出分别增长50.8%32.5%27.5%等等。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带领下,相信各项惠民目标将能如期实现,在新的一年里,广大人民群众将得到更多、更实的实惠,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撰稿:余日光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TOP】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