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国家投资为引导,以社会投资为重点,以重大项目投资为支撑,以改善投资环境为手段,以拉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加强项目协调力度,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一、基本情况
2010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37亿元,同比增长29.6%,投资总量居全市第4位,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83亿元,同比增长27.3% ,增幅比上年慢8.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65.7%。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24.86亿元,同比增长79.70%,增幅比上年快101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54亿元,同比增长34.2%,增幅比上年快17.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34.3%。其中农村农户投资完成10.73万元,同比增长21.8%。
二、主要特点
(一)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增长。从去年初开始,全县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9.09亿元,同比增长24.4%;第二季度增幅有所回落,但仍保持17.7%的较快增长,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6.60亿元,同比增长22.1%。第二、三季度投资总量为全年的稳步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拉动下,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8.37亿元,同比增长29.6%。
(二)重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成为拉动全县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县重点项目41个,完成投资30.44亿元,占投资总额的25.7 %,重点项目投资对全县整体投资的贡献率为20.35%,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3.39%。其中:电力行业完成投资7.59亿元;水利行业完成投资1.68亿元;交通行业完成投资4.63亿元;城建项目完成投资4.60亿元;文化教育行业完成投资0.28亿元;工商业项目完成投资8.86亿元;旅游业项目完成投资2.80亿元。
(三)工业投资占主导地位。2010年,全县着力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积极培植大企业,开展大招商。全县各类工业项目151个,完成投资48.70亿元,同比增长 16.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1.1 %。工业投资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的生产及供应业这三个行业,2010年分别完成投资0.13亿元、33.26亿元、15.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7%,21.6%,6.0%。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增加,带动房地产投资增幅攀升,新开工面积大幅增加。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6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8家,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24.86亿元,一至四季度分别增长91.6%、59.0%、69.6%和79.7%,呈现逐步走高的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21.0%,比去年同期上升1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同期商品房施工面积。全县商品房施工面积达381.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4.76%,其中新开工面积为212.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倍。
(五)从三大产业来看,投资结构有所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投资0.11亿元,增长108.4倍;第二产业投资48.70亿元,增长16.3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9.56 亿元,同比增长40.53%,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增幅24.17个百分点。
(六)施工项目个数和规模扩大。2010年全县5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60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63个,其中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115个,本年新开工项目61家;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的施工项目23个;本年新开工项目10个。施工项目的增加为我县投资增长奠定了基础,新开工项目的及时启动对全县投资增长起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七)建设资金到位情况良好,投资资金以自筹为主。
从资金到位情况看,2010年,全县城镇投资到位资金100.11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国内贷款28.06亿元,同比增长39.4%;自筹资金40.67亿元,同比增长21.15%;其他资金14.45亿元,同比增长45.37%。
三、2010年投资存在的问题
从2010年全县的投资形势来看,有不少亮点,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2010年我县房地产开发企业61家,但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乡镇,其中罗阳34个、园洲8个、石湾4个、龙溪4个,这几个镇占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83.3%。
(二)部分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较差。部分项目资金不能按计划到位,影响了项目实施的进度。同时,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工程建设成本加大,资金到位迟缓,也影响了个别项目的建设进度。
(三)大型新开工项目较少。尽管2010年我县新开工项目不少,但小项目居多,对全局的推动作用有限,而大型项目对投资稳定增长拉动力的作用至关重要。
四、2011年投资预期分析及建议
(一)2011年投资预期分析
从目前上报的项目储备和2011年重点项目投资情况看,对于确保2011年项目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增加新项目的支撑;而从目前统计方法制度及统计数据库资料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压力。
一是投资统计口径的调整。按国家规定,从2011年1月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更名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及以上项目调整到计划总投资500万及以上项目,500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打捆项目不再纳入到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项目入统范围。以2010年为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改成固定资产投资后省局核定减少14.00亿元,总额为104.24亿元,这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新增投资项目入库压力大。一是省统计局2011年对项目入库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对亿元以上新建项目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差别化入库审核,除项目批文、施工许可、施工合同等资料外,还将增加建设用地、建设规划、项目贷款、工程中标通知书、现场照片(影像)、《亿元以上入库项目现场核查表》、项目开工信息等资料,如果未及时上报新开工项目所需资料,项目实际施工则无法纳入统计。
(二)措施与建议
一是把握国家投资方向,注重项目规划和储备。坚持以宏观经济政策为导向,按照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实际,积极引进、储备一批项目,努力形成开工建设一批,前期准备一批、开发储备一批的良好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项目入库管理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条块结合的项目入库管理工作机制,保证所有开工项目能及时、准确入库。
三是加快重大项目核准进程,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进度。重大项目是带动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项目就没有投资,也就没有经济的发展。
四是加大项目资金筹措力度和来源多样性。充分利用好省、市和县的投资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包装一批优质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资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五是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大《统计法》的宣传与执法力度,规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要进一步加强《统计法》的宣传,让社会大众了解统计、理解统计、支持统计、配合统计。加强统计队伍建设,通过会议、培训等各种途径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力求做到应统尽统,不虚报、不瞒报、不漏报、不重报,提高统计的数据质量;对不认真履行统计职责的部门和单位,要依据《统计法》严肃查处,使我县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做到实事求是、真实可信。
撰 稿:张绮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