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也不断增长。由于消费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消费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本文利用我县近三十年的消费及GDP、收入、价格指数等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各个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力水平的大小,以此为根据提出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GDP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消费方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而且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遇到了严重挑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的转变,要求扩大消费。解决扩大消费问题,需要了解消费市场的发展,分析消费的影响因素,充分发挥各项因素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文博彩平台消费市场发展概况
(一)从市场规模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扩大
近三十年来,中文博彩平台消费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流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中文博彩平台消费规模呈加速扩大趋势。{1}1994年中文博彩平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过10亿元大关,2001年迈过20亿元大关,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增加10亿元的时间逐渐缩短,2007年即跃过50亿元大关,2011年即超百亿元,直至2013年中文博彩平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4.28亿元,分别是1984年和2000年的72.05倍和6.49倍。
图1 1984-2013年中文博彩平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分行业看,2013年,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5.63亿元,分别是1984年和2000年的67.03倍和7.83倍;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5亿元,分别是1984年{2}和2000年的148.62倍和4.33倍。分城乡看,2013年,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00.28亿元,是2005年{3}的3.30倍,2005-2013年均增长16.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4亿元,是2005年的3.61倍,2005-2013年均增长17.4%。
(二)从消费价格看,商品零售价格{4}涨跌不定
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商品零售价格波动较大。1984-1998年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超过110的有六年,其中,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最高的出现在1988年,达128.5;最低的是1990年,为98.0。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总体较为平稳,但也是有涨有跌,在98.2-104.6之间波动。期间,2008年受雨雪冰冻灾害、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等因素影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涨幅达4.6%;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通货紧缩,价格水平从高位回落,下降1.5%;2010、2011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好转以及国家保增长、促消费等政策因素的带动下,价格止跌回升,分别上涨3.7%和4.4%。2012、2013年价格平稳运行,分别上涨1.9%和1.0%。
图2 1984-2013年中文博彩平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三)从农村消费{5}结构看,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文博彩平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不断提升。1984年,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有384元,1992年超过1000元达1001元,1993年即超过2000元,截止2013年达7889元。生活费支出增长的同时,食品、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住房,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逐步上升,表明人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发生了改变,消费需求多样化和品质化日趋明显。食品、衣着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99年的53.9%下降到2013年的43.5%;住房,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99年的36.1%提高至2013年的40.9%。
二、影响中文博彩平台消费市场的因素分析
现实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如人口数、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GDP、利率水平、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改革预期等等。从市场主体的角度来看,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财政预算支出的多少都影响着消费支出水平的高低;而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地区生产总值同样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
(一)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1、数据的选取。考虑到数据的可收集性,本文仅从GDP、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农民人均纯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以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因素着手分析其对消费水平{7}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因变量,GDP、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以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
、
、
、
、
、
,
为随机扰动项,包含了以上没有提到但对消费支出有影响的其他因素。
2、数据的处理。考虑到变量之间的量纲以及数量级差,变量采用对数形式。由于选取的自变量较多,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利用Originpro8.6软件计算六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表1 影响消费的六因素相关系数矩阵
|
|
|
|
|
|
|
|
1.0000 |
-0.7061 |
0.9935 |
0.9949 |
0.9797 |
-0.4126 |
|
-0.7061 |
1.0000 |
-0.6786 |
-0.6552 |
-0.7122 |
0.3595 |
|
0.9935 |
-0.6786 |
1.0000 |
0.9933 |
0.9925 |
-0.3774 |
|
0.9949 |
-0.6552 |
0.9933 |
1.0000 |
0.9769 |
-0.3953 |
|
0.9797 |
-0.7122 |
0.9925 |
0.9769 |
1.0000 |
-0.3739 |
|
-0.4126 |
0.3595 |
-0.3774 |
-0.3953 |
-0.3739 |
1.0000 |
通过表1可以看出,除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外,其他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在0.5以上,表明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为此,需要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消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
3、建立相关模型。
根据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首先确定与因变量具有最高线性相关系数的变量进入方程模型。利用Originpro8.6软件计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各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及建立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一元回归模型,得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首先进入回归模型。其次是在剩余的自变量中选取与因变量相关系数最高且通过检验的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其次是对新建立的方程进行拟合优度、方程显著性、变量显著性检验,保留通过各项检验的自变量,剔除不能通过检验的自变量。最后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没有可进入方程的新变量为止。利用Originpro8.6软件实施上述过程,得出消除多重共线性的模型为:
=-1.4352-0.0291
+0.6567
+0.3422
+
经过逐步回归,消除了会引起多重共线性的变量。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调整后的拟合优度R2=0.9982,说明回归方程拟合效果很好;F=5357.4401,说明回归方程总体上是显著的;、
、
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分别为21.2519、48.7087和8.0007,说明回归系数显著,即可以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显著影响。
(二)模型结论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动负相关。从理论上来说,人口自然增长率究竟是增加消费还是减少消费目前并没有确定的答案。回归方程显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1984-2013年,中文博彩平台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下降0.0291%。
需要提到的是,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方向相反,从一般经济学理论仍然可以得到解释。也即即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人口总量还在不断增长,人口量的绝对增加意味着消费群体的扩大,对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中文博彩平台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其中原因除了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还有一部分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转入城镇的同时,其消费需求也随之提升,从而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动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动正相关。回归方程显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1984-2013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0.6567%。收入是消费增长的前提,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消费增长。从模型结果也可以看出,相对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在逐步回归过程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因与其他自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被剔除,但并不意味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没有任何影响)。
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变动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动正相关。回归方程显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1984-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每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0.342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一部分属于购买性支出,构成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转移性支出,政府对居民的社会保障等福利支出构成了居民收入的一部分,也经由居民消费转化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二十一世纪以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一直维持在17%以上的较高水平,其中2002年甚至达到30.6%的增幅,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不断扩大,对全县消费的增长无疑起着积极的拉动作用。
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化和GDP变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不显著。从理论来看,消费需求一般与商品价格成反比。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商品供应种类和总量逐渐增多,商品之间的替代范围扩大,替代性逐渐增强,当部分商品价格上涨时,居民消费转向替代品的消费,抵消了价格上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代表经济增长的指标GDP对零售额的影响不显著,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在目前的初次分配中,中文博彩平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较多的集中在政府和企业手中,人民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份额较小。加之受医疗、教育、住房等压力的影响,居民收入的增长传导到实际消费环节的效应进一步被削弱。
三、政策建议
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消费总体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一方面,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另一方面,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小城镇,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促进其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这方面,重要的是加大财政转移性支付力度。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扩大农村养老、医疗改革、住房补贴、农村补贴等;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创造再就业机会,恢复居民的消费信心;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改善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状况。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3、关注人口总量发展及结构的变化。2000-2013年,中文博彩平台人口出生率从10.95‰上升至12.96‰,人口自然增长率从6.34‰上升至7.89‰。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上升意味着社会抚养负担加重,对家庭消费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卫生医疗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体寿命会逐渐增加,意味着老年人口比重有上升的趋势。相对于中青年来说,老年人口的消费能力较低,因此要重视老年人口的消费问题,拓展老年文化生活等消费项目,以促进消费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撰稿:邓燕锋 袁春妹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六日
[1] 1992年及之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对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销售,1993年以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
[2] 198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无住宿业分类,故住宿餐饮业零售额数据仅包含餐饮业零售额。
[3] 2004年及之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地区分类为县的零售额和县以下的零售额,2005年起按城乡分类。
[4] 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后县级不再进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抽样统计。一般情况下,县级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动与市级差异不大,故2004-2013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采用惠州市平均指数。
[5] 县级未开展关于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的抽样调查,仅有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可供参考分析。一般而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总是领先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因此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全部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
[6] 县一级未开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调查,故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反映城镇居民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