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力促进了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对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作简要分析。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1、科研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科技机构作用明显增强。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86个,比第一次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一普)增长48.5%;参加科技活动人员399人,比一普增长35.3%,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18人,占参加科技活动人员的79.7%,比一普增长23.1%;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52人,占参加科技活动人员的38.1%,比一普增长1.03倍。几年来,一批高素质科技人员陆续投身于科技创新领域,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人才支撑。2008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科技机构10个,比一普增加7个,拥有科技机构人员275人,占参加科技活动人员的68.9%,比一普增长8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机构力量显著增强,成为我县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2、科技投入增长快速,企业自筹经费占主体。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18742.6万元,是一普的2.82倍。其中,企业资金18343.1万元, 比一普增长2.77倍,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97.9%;金融机构贷款156万元,占筹集总额的0.8%;政府资金223.5万元, 占筹集总额的1.19%, 比一普增长5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县科技投入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筹科技经费占绝对主体地位,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大。
3、企业创新意识有所提高,科研项目大幅增加。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项目大幅度增加,开展科研项目32项,比一普增长77.8%;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8647.1万元,比一普增长2.96倍;项目经费内部支出18192.1万元,比一普增长4.03倍;R&D项目22个,占科技项目总数的68.75%。
4、R&D投入强度有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有10家,比一普增加了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6%。其中,有研究与实验发展(R&D)活动的企业8家,比一普增加了7家;有新产品开发项目32项,比一普增加了21项;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9453.3万元,是一普的2.1倍。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60件,是一普的2.16倍;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0件,是一普的4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5、企业生产设备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机构仪器设备原价3260.4万元,比一普增长1.44倍。随着企业生产设备的优化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再创新高,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5.81亿元,比一普增长1.26倍。其中,新产品产值25435.3万元,比一普增长11.28%;实现利润总额19.95亿元,比一普增长2.11倍。科技创新实现了工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6、大中型工业企业主体作用明显。2008年,全县大中型工业企业有56个,比一普增加22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4.5%。其中,开展科技活动的有3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企业总数的30%;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71人,占规模以上科技活动人员的70.2%;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17318.7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44项,全部为大中型工业企业所拥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43.18亿元,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21044.1万元,占全部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87.7%。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我县科技创新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主体作用十分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1、高素质人才缺乏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水平。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员275人,其中硕士12人,占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员的4.36%,企业高层次科技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偏低,人才困局明显,制约科技活动的开展。
2、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比例偏低。尤其是量大面广的小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少。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自身实力越强,对技术创新投入就越多。我县工业企业集约程度不高,大中型企业所占比例偏低。在3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只有56家,企业规模偏小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全县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和建立科技创新机构的企业比例仅为2.6%,其中大中型企业有科技创新活动的比例为5.4%,小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比例为2%。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创新的这些企业将处于不利地位,前景不容乐观。
3、自主创新的投入强度偏低。目前,国际上通常用“R&D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来表示科技投入的强弱程度,对R&D经费投入强度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准:如低于最低水平1%,则企业难以生存,更不具备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2-3%),则企业只能走模仿创新的道路;达到较高水平(4-5%及以上),则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创新,进而会有一定的竞争力。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0.3%,投入强度偏低,自主创新力度不够。
4、科技创新资金来源单一。目前,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仍是企业自有资金,占经费筹集总额的97.9% ,企业对外融资困难,资金来源单一,基本上没有社会创业资本和风险投资,不利于企业有效利用资本实现科学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1、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人才。人才是技术开发能力的核心,缺乏人才的企业,技术开发难以进行。建立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日趋重要,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科技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企业应努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保护的机制,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开发的能力。
2、多方筹措资金,加大R&D经费投入。企业科研资金短缺,是企业技术创新难以深入开展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9%科技经费来源于企业自筹,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在科研投入较少。因此,一方面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多方筹措研发资金。另一方面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营造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制定一套创新优惠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调动和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投入。
3、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高新技术在科技活动中处于先导地位,对科技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产生重要影响。大力引进国内、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全球500强企业以及国内高新技术行业品牌企业,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我县高新科技产业水平,使之成为我县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建立健全科技研发机构。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科技机构建设,加大对科技机构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自身科技机构进行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还要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建立三方合作,优势互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撰稿: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