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彩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县政府工作部门 > 县统计局 > 统计研究 > 统计分析

中文博彩平台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分析材料之十二中文博彩平台工业反哺农业情况初探

发布日期:2010-07-04 16:00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工业反哺农业是指用工商企业创造的利润、提供的税收来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现阶段,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般规律。

一、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

按一般发展规律,通常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发展,为工业提供积累;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实现工业与农村,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

1、工业反哺农业是社会平稳发展的必然要求。许多经验表明,当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到工业对农业反哺期时,如果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反哺农业、扶持农业,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协调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农业萎缩、贫富差距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出现社会动荡。

2、工业反哺农业,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我县农业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安定社会、稳民心的基础产业。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必然不断增长。而受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的严重制约,农产品增产难度越来越大。为确保粮食安全,就需对农业实行强力反哺,不断增强农业的生产能力。

3、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社会公平,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要求。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 是实现社会公平,社会长治久安也才有可靠的保障。

二、中文博彩平台工业反哺农业的有利条件

1、经济总量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条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文博彩平台大体上已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根据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县GDP总量已达229.23亿元,人均GDP按常住人口为3484美元,突破了人均3000美元的标志,地方一般财政收入10亿元。2008年三大产业比例为12.3 48.4 38.3,二、三产业已占经济总量的87.7%,市场经济日益完善。中文博彩平台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2、工业经济发展为工业反哺农业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030个,就业人员177026人;有证照的工业个体经营户2929户,就业人员58843人。工业增加值105.5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45.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全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02.49亿元,民营经济上缴税金8.68亿元,占全县税收的比重达到43.4%。数据显示我县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这为工业反哺农业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3、农业经济发展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有利的环境。2008年末,全县有农业人口59.03万人,常用耕地面积50.84亩,农业增加值为28.11亿元,占全县GDP比重为12.3%,农民人均纯收入6721元。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县粮经比例为45 55,粮经比例不断趋于合理。农业产业化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发展加快。2008年,全县有1000亩以上连片农业示范区16个,其中15个国家农业综合示范基地,1个省级农业现代示范基地,分布在12个镇。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6家,据测算,全年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14.72亿元,同比增长3.7%,带动农户7.1万户,户均增收2175元。这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有利的环境。

三、当前工业反哺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工业反哺农业存在的问题是多样的,从不同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它,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些问题主要有:

1、工业化高度集中在县城及个别地区。工业化高度集中一地区,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平衡发展。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总数203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当年价)357.27亿元。罗阳、园洲、石湾三镇工业化程度高度集中,三个镇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82.93亿元、38.85亿元和59.46亿元,三个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县总数的50.73%,三个镇工业企业分别有314个、330个和355个,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49.21%;大部分乡镇工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石坝、麻陂、观音阁镇工业化程度较低, 三个镇共有工业企业才32个,占全县总数的1.58%,工业总产值共5.04亿元,占全县的1.41%

2.农业人口比重偏高,滞留在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仍偏多。由于农业增长速度较慢,农业人口比重高,富余劳动力多,不利较快提高农民收入。200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0.35万人,农业人口59.03万人,农业人口比重偏高;滞留在农村的富余劳力仍偏多。据县转移办资料显示,2009年,全县农村劳动力总人数达306634人,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56233人,滞留在农村待转移的富余劳动力有18637人,占富余劳动力的12%

3.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城镇与农村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2006年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农业从业人员14.92万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农业从业人员的5.59%;全县共有农业技术人员1397人,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业的农业技术人员才241人。

4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与农业的发展需求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农村进行科技服务的场所较少,文化设施不健全,很多材庄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2006年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县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的镇占31.25%,全县实施垃圾集中处理的村占16.52%。

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和农村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才会牢固,农村经济发展才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农民收入增加才有持续稳定的来源。当前我县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传统农业仍占主体,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科技创新少。2006年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县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28.54%,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5.82%。

6.城乡社会保障不平衡。城镇行政、事业和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参保率高,覆盖全面;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平衡农村医疗和社保还没有全面覆盖,保障水平不高,农民与城镇干部职工保障经费区别仍较大。

四、对中文博彩平台工业反哺农业的建议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1、加快推进城乡公共财政一体化,着力改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的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公共财政一体化是弥补市场缺陷、调整工农关系、缩小城乡差距的财政运行机制,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就要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制度,调整财政分配结构,把支持和保护农业作为公共财政的重点,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畴,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沐公共财政阳光。

2、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就要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设施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一布局、统一规划、协调建设。应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道路、饮水、供电、通信等建设步伐,并与城市相关设施衔接、互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

3、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的关键。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就要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农村转移,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基础教育体系、科技文化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物质文化需求。

4.加快推进城乡就业制度一体化,着力改变农民就业不充分的状况。农民就业不充分,是影响农民收入和农业比较效益的重要因素。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就要以实现城乡平等就业为目标,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平就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创造平等就业、公平对待的就业环境,引导和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切实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服务和权益保护。

5、加快推进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着力提高农村市场建设水平。市场体系建设是加强城乡联系、顺畅资源流通和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载体。我县农村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是农村商业流通设施不完善;农村资本市场建设滞后,金融服务跟不上;土地流转市场不灵活,服务质量较低;农村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存在交易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就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现代流通网络。

6、加快推进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着力改变农村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资源被过多配置到城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就要探索建立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补偿机制,加大对农村短缺资源如金融、科技等的投入力度,对流出农村的资源如农村集体土地、农村劳动力、农产品等确定合理的价格和补偿,实现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撰稿:黄意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TOP】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