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县紧紧围绕产业强县、生态立县发展目标,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为稳定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数量总体稳定,平均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一、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规模总体稳定,少数行业略有增长
2017年末,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为1131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为16.15万人,比上年增加0.38万人,增长2.4%。其中在岗职工期末人数为15.9万人,比上年增加0.36万人,增长2.3%。
1.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总量最大,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增长较快。
2017年,国有单位期末从业人员3.21万人,占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的19.9%,比上年增加1435人,增长4.7%;其中在岗职工3.08万人,比上年增加1162人,增长3.9%。集体单位期末从业人员2950人,占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的1.8%,比上年增加46人,增长1.6%;其中在岗职工2593人,比上年减少35人,下降1.3%。其他单位期末从业人员12.65万人,占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的78.3%,比上年增加2346人,增长1.9%;其中在岗职工12.56人,比上年增加2517人,增长2%。
2.分执行会计制度类别看,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占比最高,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增速最快。
企业单位期末从业人员13.22万人,比上年增加2395人,增长1.8%;其中在岗职工13.09万人,比上年增加2588人,增长2%。事业单位期末从业人员1.82万人,比上年增加166人,增长0.9%;其中在岗职工1.75万人,比上年增加91人,增长0.5%。机关单位期末从业人员1.11万人,比上年增加1266人,增长12.9%;其中在岗职工1.06万人,比上年增加965人,增长10%。机关单位从业人员的增加主要源于劳务派遣人员的增加,2017年机关单位劳务派遣人员1518人,比上年增加518人,占机关单位从业增加人员数的40.9%。
3.分行业类型看,大多数行业从业人员有所增长,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增速最快。
2017年,在统的18个行业门类中,从业人员比上年增加的有13个行业,占行业总数的72.2%,人员减少的有5个行业,占27.8%。人数增加较多的行业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制造业,房地产业,分别比上年增加1608人、1339人和667人,分别增长16.1%、1.1%和32.1%。人数减少较多的行业有教育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比上年减少151人、126人和50人,分别下降1.5%、16.2%和3.6%。(见表1)
表1 2017年中文博彩平台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从业人员情况
分析从业人员变动幅度较大行业的人员变动原因,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人员增加较多,主要是因为全县临时性工作安排需要,县直相关单位及镇(街)、管委会通过购买服务增加了一批劳务派遣人员。2017年,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劳务派遣人员1914人,比上年增加868人。房地产业从业人员数增长较快主要2017年全县新增房地产项目35个,房地产开发经营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从业人员均有所增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降幅较大,主要由行业基数低和个别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因业务调整裁减人员所致。
二、人均工资稳步增长,工资增速有所回落
2017年,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8.7%。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5505元,比上年增长7.8%,增速比上年回落了4.4个百分点。
1.分登记注册类型看,人均工资增长集体快于国有,国有快于其他。
2017年,国有单位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4921元,比上年增长8.9%。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8514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77.42亿元,比上年增长6.9%;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1022元,比上年增长7.1%。(见表2)
表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及年平均工资
2.分执行会计制度类别看,事业单位人均工资最高,企业人均工资最低,其他单位工资增速最快。
2017年,全县城镇非私营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1225元,比上年增长7.1%。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4072元,比上年增长13.4%。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0079元,比上年增长2.3%。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756元,比上年增长22%。(见表3)
表3按执行会计制度类别分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3.分行业看,人均工资总体向好,行业差距小幅扩大。
从年平均工资绝对数看,在统的18个门类行业中,平均工资水平位于前三位的依次是金融业(156733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3723元),教育业(107781元)。排在后三位的依次是住宿和餐饮业(33360元),建筑业(44137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1549元)。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4.7倍,高于上年的4.5倍,两个行业年工资相差123373元,比上年差距增加了3533元,行业差距小幅扩大。(见表4)
从年平均工资增速看,增速位于前三位的依次是农、林、牧、渔业(增长4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23.9%),教育业(增长17.1%)。排在后三位的依次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4.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3.4%),住宿和餐饮业(下降2.7%)。农、林、牧、渔业工资增速较快主要源于林场林产品价格提高,企业利润上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业工资增长较快源于2017年绩效工资增加。
表4 按行业分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平均工资增速有所放缓
2017年,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7.8%,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是2005年以来增速首次低于两位数。
(二)行业间差距仍然较大
从行业对比来看,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平均工资明显较高,而传统行业和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平均工资较低。2017年,在统的18个行业门类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全县平均工资水平的行业有8个,比上年减少1个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4.7倍,倍数较上年增加了0.2倍,两个行业年工资水平相差123373元,比上年差距增加了3533元。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住宿和餐饮业比全县平均低32145元,仅为全县平均水平的一半。
(三)技术型人才缺乏
从全县“四上”城镇非私营企业情况看,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6.2%,基本与上年持平。随着全县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需求将逐渐增加,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将会更加凸显。技能人才不足,不仅直接影响劳动者就业,更影响产业结构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四、相关工作建议
1.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服务。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积极推进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为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通过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手段进一步拓宽失业群体就业渠道,引导劳动力向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就业。
2.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贯彻落实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制定更加完善的服务保障措施,推动县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创业创新带动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面向基层就业,针对毕业返乡的农村大学生,出台相应的鼓励性政策,为其在农村创业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3.加强低收入行业工资监管,缩小行业间差距。对于低收入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劳动监管,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断健全最低职工工资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提高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对低收入行业要确保最低生活费发放标准,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缓解行业收入差距造成的矛盾。
4.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优化人员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培养,培养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急需的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有效缓解企业技工短缺的问题。
撰稿:袁春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