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推动“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在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数效应综合作用下,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延续一季度的持续恢复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基本盘“供需回暖”,经济结构面“稳中向优”,经济增长动力充足,为全年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1.据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24.94亿元,同比增长17.9%,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3%,两年平均增速为6.3%。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53亿元,同比增长24.9%,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6.1%,两年平均增速为7.7%。
3.固定资产投资额194.55亿元,同比增长22.1%,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速为11.6%。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78亿元,同比增长19.2%,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0.5%,两年平均增速为0.3%。
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36亿元,同比增长31.7%,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33.5%,两年平均增速为15.5%。
6.国内税收收入62.13亿元,同比增长35.2%,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33.4%,两年平均增速为15.5%。
7.商品房销售面积121.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速为5.7%。
8.实际利用外资2.26亿元,同比下降7.2%,比2019年上半年下降70.3%,两年平均下降45.5%。
9.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909.37亿元,同比增长20%,比2019年6月末增长26.5%,两年平均增速为12.5%;贷款余额790.01亿元,同比增长17.3%,比2019年6月末增长49.7%,两年平均增速为22.3%。
10.全县用电量42.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1%,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24.4%,两年平均增速为11.5%。其中工业用电29.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8%,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速为9.8%。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4.94亿元,同比增长17.9%,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3%,两年平均增长6.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5.27亿元、165.9亿元和123.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24.1%和14.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8%、7.6%和5.7%。上半年同比增速与一季度相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提高1.2个、回落10.4个和回落7.3个百分点;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与一季度相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提高2个、提高0.5个和回落1.3个百分点。
(一)“三域九方”经济基本盘
从供给、需求、收入三个领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盘的九个方面看,“三域九方”有力支撑全县经济运行平稳发展。
1.从供给看: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增长有所放缓,服务业明显恢复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51亿元,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9%。种植业、畜牧业两大主导行业生产形势向好。种植业生产平稳发展,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水果产量增长5.2%。畜牧业快速恢复,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27.2%,两年平均增长11.1%。6月末,生猪存栏37.6万头,同比增长1.95倍。上半年,生猪出栏25.43万头,同比增长41.7%;猪肉产量1.92万吨,同比增长30%。
(2)工业生产有所放缓。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9%,受去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导致的基数提高影响,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但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增势良好。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6.1%,两年平均增长7.7%,明显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7%),比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高出1.3个百分点。33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4.8%。前五大行业均实现增加值较快增长,合计增长29.8%,快于整体规上工业4.9个百分点;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0.8%,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14.9%,两年平均增长11.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1.3%,两年平均增长19.5%。民营企业增势良好,实现增加值增长33.4%,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1.7%。
(3)服务业明显恢复。上半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3.77亿元,同比增长14.2%,两年平均增长5.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在去年同期较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0%、39%、18%和17%。1-5月,全县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列统的10个行业门类中,除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外,其余9个行业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7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速超过2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明显恢复,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04.9%、84.9%和78.7%,与全市平均增速相比,分别高出88.6个、65.6个和34.5个百分点。
2.从需求看:实体投资支撑有力,消费品市场缓慢回暖,商品房销售保持平稳
(1)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1%,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速为11.6%,比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等实体经济投资加快推进,形成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有力支撑,拉动作用明显。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8.1%,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3.9%,实现增速转正,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8.3%,比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逐步回落。上半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80.66亿元,同比增长6%,两年平均增长4.5%;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41.5%,比重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7.4个和6.2个百分点。
(2)消费品市场: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78亿元,同比增长19.2%,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0.5%,两年平均增长0.3%。分行业看,限上住宿业增长较快。限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0.54亿元、3.7亿元、0.17亿元和1.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5%、增长19.6%、75.7%和17.1%。分经营形态看,四大行业经营均稳定恢复。得益于去年底新入库的正威公司的拉动,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更为明显。上半年,全县批发业、零售业分别实现销售额108.04亿元和76.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2%和19.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9%和1.6%;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1.26亿元和12.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1%和6%,两年分别平均下降8.5%和15.6%。
(3)商品房销售:上半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21.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5.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113.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5%,两年年均增长4.9%。商品房销售额107.61亿元,同比增长30.1%,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25.9%,两年平均增长12.2%。其中,住宅销售额为102.65亿元,同比增长30%,两年年均增长12.2%。
3.从收入看:财税收入较快增长,企业效益实现倍增,居民存款稳步增加
(1)财税收入:上半年,全县完成国内税收收入62.13亿元,同比增加23.62亿元,增长35.2%,两年平均增长15.5%。主要税种中,国内增值税完成27.01亿元,同比增加2.23亿元,增长9%;企业所得税完成17.02亿元,同比增加7.3亿元,增长75%;土地增值税完成6.04亿元,同比增加2.14亿元,增长55%;契税完成4.67亿元,同比增加2.47亿元,增长112.4%。上半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36亿元,同比增加7.55亿元,增长31.7%,两年平均增长1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长43.7%,税占比为70.6%;比重比一季度提高8.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
(2)企业利润:受各地鼓励员工就地过年、节后企业复工复产较好、去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盈利明显改善。1-5月,全县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4%,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06%;营业收入利润率3.3%,同比提高0.9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44%,同比提高1.07个百分点。
(3)居民存款: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09.37亿元,同比增加151.55亿元,同比增长20%,两年平均增长12.5%。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75.2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17.4元,同比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10.6元,同比增长11.1%。居民存款持续稳步增加。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中,住户存款548.24亿元,同比增加55.69亿元,比2019年6月增加97.57亿元;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10.3%。
(二)“三层六块”经济结构面
从产业、技术、动力三个层次经济结构的六个质块方面看,“三层六块”稳步促进全县经济稳中向优。
1.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
上半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8:51.1:38.1,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1.4个、提高2.5个和下降1.1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0.4个、提高1.1个和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反映全县抓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项目和工业企业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2.从技术层级看:先进制造业两年平均增速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工业现代化层级提高
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两年平均增长7.7%,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的6.3%提高1.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速比整体规上工业高出5.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0%,比重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3.从动力强度看: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优势传统工业投资较快增长,为后续经济增长蓄积力量
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投资分别实现23.33亿元、16.87亿元和17.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51.2%和121.1%,增速分别比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高出5.2个、29.1个和99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的较快增长为全县工业经济整体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提供有效支撑,优势传统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也为传统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三、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综合来看,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总体持续向好,但从个别细分领域看,仍存在一些恢复不均衡和结构性问题需要给予关注。
1.部分行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尚未有效纾解。1-5月,规上工业中,尚有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11个行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为负,生产尚未恢复疫情前水平。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降幅达63.8%,两年平均下降49.2%;汽车制造业增加值降幅达21.8%,两年平均下降3.5%。1-5月,规上服务业中,也有1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该行业营业收入下降12.3%。上半年,全县776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仍有176家企业产值下降,占22.7%,其中48家企业产值下降幅度超过50%。
2.消费回补动力仍显疲弱。电商、实时配送类APP逐渐增多,对实体类商超形成一定冲击;加之受疫情防控要求,各类公务会议接待压减。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虽然增长19.2%,但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仅增长0.5%,增速明显低于正常经济增长年份。且自4月以来,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持续下滑,从1-3月的1.4%逐月下滑至1-6月的0.3%。从不同经营形态的两年平均增速看,除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受新入库企业拉动两年平均增速为正外,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两年平均增速均为负数,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总体而言,消费回补疫情前水平的动力不足。
3.工业技改投资仍旧增长乏力。上半年,全县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2.57亿元,同比下降21.2%,比2019年上半年下降58.9%,两年平均下降35.9%。
四、下半年经济展望及经济工作建议
下半年,预计全县经济将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但去年下半年起全县经济全面持续复苏,基数呈前低后高态势,今年下半年全县经济后续增势将逐步放缓,增速逐步回归正常区间。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实体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多挑战。下阶段,需加快落实进一步强化当前经济运行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稳固经济基本盘,确保全年经济持续向好。
一是努力帮扶困难行业、企业尽快恢复。针对汽车、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和部分企业生产恢复相对缓慢问题,要进一步引导行业、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价值。加大对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智能化生产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降本增效。持续做好助企纾困。继续落实好各项助企惠企政策,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在税收、收费、补贴、金融、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做到精准帮扶。
二是加快推进促消费升级和现代化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促消费回补政策落实,抓好消费载体升级、品质提升、环境优化等工作,积极促进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消费。加快现代化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要素资源保障,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合作平台,确保产品供应链和消费市场的稳定畅通。
三是持续激发工业技改投资活力。要积极谋划一批技改投资项目,加大技改资金投入,推动全县技改投资快速恢复。有针对性地推动重点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技改投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金属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是我县传统行业,新兴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在制造业中占有一定比重,加大此类行业的技改投资力度,既有利于加快全县工业技改投资回升速度,也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投资结构。
撰稿人:袁春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