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和内外风险挑战,经济稳健复苏运行韧性充足,稳中有进、稳中加固的特征日益明显并渐趋常态。受基数前低后高影响,前三季度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虽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有所回落,但GDP、工业、投资、财政等方面两年平均增速比上半年回升,表明前三季度比上半年经济恢复程度更加充分。第四季度,仍需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全年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一、基本情况
1.据市统计局初步核定,全县GDP 524.8亿元,同比增长15%,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17%,两年平均增长8.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78亿元,同比增长13.4%,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19%,两年平均增长9.1%,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3.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26亿元,同比增长10.8%,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7.8%,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4个百分点。
3.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4%,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30.6%,两年平均增长14.3%,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20.2%,两年平均增长9.6%,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6.4%,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53.2%,两年平均增长23.8%,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12.2个百分点。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85亿元,同比增长15.8%,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2.2%,两年平均增长1.1%,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
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93亿元,同比增长27.9%,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36.4%,两年平均增长16.8%,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
7.国内税收收入87.47亿元,同比增长25.7%,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28.3%,两年平均增长13.3%,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
8.商品房销售面积160.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9%,比2019年前三季度下降9.4%,两年平均下降4.8%,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10.5个百分点。
9.9月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900.52亿元,同比增长16.3%,比2019年9月末增长24.4%,两年平均增长11.5%,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809.67亿元,同比增长17.5%,比2019年9月末增长44.6%,两年平均增长20.3%,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
10.全县用电量70.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3%,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24.1%,两年平均增长11.4%,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47.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6%,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19.9%,两年平均增长9.5%,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呈现稳健复苏的基本态势
在低基数效应、内生动力增强和趋势性回归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全县经济形势“高开稳走”。经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24.8亿元,同比增长15%,受同比基数“前低后高”影响,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10.2个和2.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2%,比一季度、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分别回升1.7个和1.9个百分点,超过2019年各季度增速(一季度6.9%、上半年6.1%、前三季度5.1%、全年4.8%),表明总体经济好于疫情前常态水平。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6.82亿元、271.38亿元和19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19.8%和10.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7.9%、10.8%和5.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4.1个、3.2个和回落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0.8:51.7:37.5,相较去年同期的11.7:49.6:38.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回落0.9个和1.2个百分点。
(二)生产端三次产业协同发力同步趋稳
1.农业稳产保供基础扎实,农产品供应充足
今年以来,全县乡村振兴全面有力有序开展,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础扎实,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78亿元,同比增长13.4%,是2004年以来增速首次上两位数,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5.5个和8.1个百分点;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26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5.1个和6.3个百分点。粮食、蔬菜、水果生产稳步增长。前三季度,谷物、蔬菜、水果产值分别增长4.1%、2.1%和6.1%。水果产量达18.94万吨,同比增产7796吨,增长4.3%。其中,荔枝、龙眼产量4.29万吨和2.05万吨,同比分别增产3859吨和1385吨,分别增长9.9%和7.3%。畜禽供给稳定,畜禽肉供应充足。前三季度,生猪出栏38.4万头,同比增加13.55万头,增长54.5%;家禽出栏2284.78万只,同比增加227.51万只,增长11.1%。猪肉产量2.95万吨,同比增产8992吨,增长43.8%;牛肉产量533吨,同比增产96吨,增长22%;禽肉产量3.26万吨,同比增产3724吨,增长12.9%;蛋品产量5522吨,同比增产2536吨,增长84.9%。
2.工业增长高位企稳,重点行业增长基础稳固向好
今年以来,我县工业生产总体呈现高位趋缓中逐步趋稳态势,两年平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虽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低19.4个和5.4个百分点,但两年平均增长9.6%,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高出3.2个和1.9个百分点,好于2019年同期(6.1%)。重点行业增长基础稳固向好。增加值前五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行业拉动明显。前五行业增长26.7%,对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达73.3%,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3个百分点。民营工业经济活力增强,贡献呈每季递增态势。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对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达80.5%,较1-8月、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高出0.9个、1.9个和6.6个百分点,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个百分点。
3.服务业复苏稳步推进,部分行业增速持续走高
今年以来,随着生产、消费的稳步复苏,全县服务业也保持稳步发展。前三季度,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6.6亿元,占GDP的37.5%,比重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0.2%,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5.1%。14个行业门类均实现增加值正增长,表现出行业增长基础稳固、全面复苏的态势。其中5个行业增长表现突出,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两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30%,分别增长31.3%和31.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10%,分别增长15.3%、15.1%和11.3%。5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合计52.65亿元,增长27.7%,对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达64.9%,拉动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6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两个行业增速持续提升,比上半年分别高出1.8个和1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县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10.1%,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1.9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高40.6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74.3%、31.4%和41.3%,分别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1.3个、31.9个、15.1个和26.6个百分点。
(三)需求端投资快消费稳加快复苏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韧性足,工业投资恢复性增长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韧性较强,两年平均增速加快回升。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4%,比上半年提高4.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3.8%,比上半年大幅提高12.2个百分点。投资回升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项目投资支撑。工业投资自今年4月以来拉动作用稳占第一,同比增长39%,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个百分点,比房地产开发投资(8.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6.7个百分点)分别高出2.1个和4.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4.9%,两年平均增长63.4%。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两年平均增长18.5%。实体经济投资动能明显好于上半年,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高于上半年14.9个和5.1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逐步回暖,批零业经营恢复较快
今年以来,全县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多管齐下惠民生促消费,全县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发展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85亿元,同比增长15.8%,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2.2%,两年平均增长1.1%,两年平均增速比1-8月、上半年分别高出0.3个、0.8个百分点。限上增速快于限下,限上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9.69亿元,同比增长17.6%;限下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08.16亿元,同比增长15.5%。分经营形态看,批零业经营恢复增长较快,两年平均实现正增长,尤其是批发业销售额回升明显。前三季度,全县批发业、零售业分别实现销售额154.39亿元和119.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7%和17.6%,两年分别平均增长43%和3.3%,其中零售业两年平均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偶然零散的疫情主要影响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行业。前三季度,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1.71亿元和23.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和17.7%,两年平均分别下降12.3%和6.2%,表明尚未恢复疫情前同期营业水平。
(四)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1.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改善
总体经济的稳定恢复,促使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6.5%,高于营业收入增速6.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42%,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3.57,同比提高19.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75万元/人·年,同比增长20.3%。前三季度,全县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剔除投资收益)同比增长62.7%,高于营业收入增速47.4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7.94%,同比提高2.31个百分点;营业利润两年平均增长12.3%,比2019年同期高出65.9个百分点,高于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
2.财税收入稳中向好
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全县税收收入保持25%以上的增速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完成国内税收收入87.47亿元,同比增加17.91亿元,增长25.7%,受同比基数提高影响,同比增速比1-8月、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回落6.2个、9.5个和7.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3.3%,比1-8月、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回落1.9个和2.2个、上升5.7个百分点。
财政“收升支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年平均增速逐季提升。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4.93亿元,同比增加9.81亿元,增长27.9%;两年平均增长16.8%,较上半年、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上升1.3个和3.7个百分点。其中,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9%的税收收入达31.88亿元,同比增加7.65亿元,增长31.6%,拉动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8个百分点,税占比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非税收入13.05亿元,同比增加2.16亿元,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逐步放缓。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85亿元,同比增加2.72亿元,增长3.3%,增速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回落9.5个和11.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3%,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回落1.1个和9.3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兜底作用明显,保民生重点支出增长较快。其中八项支出66.21亿元,同比增长9.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比重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同比增量超亿元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1亿元)、教育支出(2.92亿元)和卫生健康支出(1.27亿元),分别增长32.6%、14.4%和12.9%,合计拉动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9.1个百分点。
3.金融存贷款增势基本平稳
金融市场总体稳健运行,存贷款小幅波动,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半年小幅回落。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00.52亿元,同比增加125.99亿元,增长16.3%,比2019年同期增长24.4%;两年平均增长11.5%,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62.56亿元,同比增加64.17亿元,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长10.7%,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09.67亿元,同比增加120.33亿元,增长17.5%,比2019年同期增长44.6%,两年平均增长20.3%,比上半年的两年平均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和非金融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720.39亿元,同比增加123.28亿元,增长20.6%,比短期贷款(-14%)高出34.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19.3%)高出1.3个百分点。
(五)经济稳中加固特征明显
1.内源性经济活力增强
内源性经济逐步发力,反映内循环活力加快释放。从工业看,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内销产值(销售产值减去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2.9%,比出口交货值增速高出2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7.6%,快于出口交货值两年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从投资看,前三季度,项目投资中,内源性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7.8%,比外源性项目投资增速高出5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2.4%,比上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快于外源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36.1个百分点。
2.先进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
先进制造行业强力支撑,反映新动能加快转换。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9.9%,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快于2019年同期增速(6.2%)3.8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9%,两年平均增长38.5%,快于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17.9个百分点;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达41.1%,拉动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3个百分点;占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的22.7%,比重同比提高10.1个百分点。
3.服务业经济“触网”提升
随着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应用等快速发展,全县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行业加快发展。前三季度,规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8.1%、58.7%和42.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6.3%、12.7%、36.4%和19.2%,分别比全县规上服务业两年平均增速高出6.2个、2.6个、26.3个和9.1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隐忧
1.房地产市场下滑风险值得关注。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逐渐收紧,6月以来,全县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逐月回落,8月累计增速转负,9月单月量进一步下降至个位数。前三季度,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60.5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8.02万平方米,下降14.9%,降幅比1-8月扩大11.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低于2019年同期,比2019年前三季度下降9.4%,两年平均下降4.8%。与此同时,商品房待售面积有所增加。前三季度,全县商品房待售面积128.4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2.82万平方米,增长5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55.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3%;非住宅待售面积72.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6.6%。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趋紧的形势下,预期四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将继续扩大,商品房去库存压力逐步增加。
2.工业技改投资恢复缓慢。工业技术改造既是工业投资的重要支撑力,也是我县未来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今年6月以来,全县工业技改投资持续呈负增长运行态势。前三季度,全县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总量居全市第4位;下降26.5%,增速居全市第5位,降幅比上半年扩大5.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27.5%,低于项目投资两年平均增速55.6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