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县聚焦高质量发展,在生产供给、市场需求、提振信心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经济运行平稳恢复。全县经济总体增势稳定,财政、税收、金融保持快增,受基数抬升、部分领域恢复较慢等因素影响,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等指标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
一、基本情况
1.根据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589.83亿元,同比增长5.1%(以下简称“增长”),比上半年回落1.5个百分点;总量居第4位,增速居第3位。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19亿元,增长5.5%,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总量居第1位,增速居第6位。
3.建筑业总产值46.85亿元,增长29.9%,比上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总量居第4位,增速居第3位。
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6%,比上半年回落3.6个百分点;总量居第4位,增速居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比上半年回落4个百分点;总量居第4位,增速居第3位。
5.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4%,比上半年回落10.3个百分点;总量居第4位,增速居第5位。工业投资增长13.9%,比上半年回落21.2个百分点;总量居第4位,增速居第3位。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44亿元,增长6.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总量居第3位,增速居第2位。
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63亿元,增长16.3%,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总量居第2位,增速居第1位。
8.国内税收收入87.73亿元,增长31.3%,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总量居第5位,增速居第2位。
9.商品房销售面积110.7万平方米,下降21.7%,降幅比上半年扩大29.4个百分点;总量居第5位,增速居第6位。
10.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164.68亿元,增长16.6%,比6月末提高3.4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第2位。本外币贷款余额1165.28亿元,增长20.8%,比6月末回落1.4个百分点;总量居第4位,增速居第3位。
11.实际利用外资8.97亿元,增长175.5%,比上半年提高74.2个百分点;总量居第4位,增速居第1位。
12.全县用电量77.62亿千瓦时,增长8.1%,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第3位。其中工业用电量50.91亿千瓦时,增长5.8%,比上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第3位。
二、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根据市统计局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前三季度,全县GDP589.83亿元,增长5.1%,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8.1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18.68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03亿元,增长1.1%。三大产业结构为11.6:54:34.4。
(一)发展态势平稳恢复,产业发展韧性增强
六成宏观指标表现良好。25项主要指标中,有16项指标(占64%)增速位居全市前列,14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从排位情况看,16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3位,其中全市第1有2项指标,分别是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7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全市第2有5项指标,分别是规上工业总产值(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6%)、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9%)、国内税收收入(31.3%);全市第3有9项指标,分别是GDP(5.1%)、建筑业总产值(29.9%)、规上工业增加值(7.2%)、工业投资(13.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用电量(8.1%)、工业用电量(5.8%)。
1.农业生产稳中有进,林业经济增势强劲。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19亿元,增长5.5%,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8.83亿元,增长5.5%,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林业发展较快,完成产值3.67亿元,增长34.3%,增速较上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保持平稳,重点行业增速由负转正。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6%,比上半年回落3.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比上半年回落4个百分点。超六成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中列统的33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6.7%;其中1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合计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个百分点。重点行业增速由负转正。前三季度,产值排名前五大行业合计完成产值增长1.3%,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年内增速首次由负转正;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8%,较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
3.建筑市场稳中有升,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前三季度,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9.66亿元,增长18.4%,快于GDP增速13.3个百分点;对全县GDP增长贡献达20.8%,比上半年提高6.3个百分点;拉动全县GDP增长1.0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4.服务业发展较为平稳,部分行业增长较好。前三季度,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3亿元,增长1.1%,比上半年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实现增加值26.53亿元,增长12.2%,快于上半年增速2个百分点,拉动全县GDP增长0.5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速扭负转正,实现增加值31.28亿元,增长4.8%,由上半年的-0.7%实现正增长。
(二)发展动力承压上行,投资消费平稳增长
5.固定资产投资承压运行,亿元重大项目有力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低位承压增长源于高基数效应和房地产市场持续走弱,7月以来增速在2%以上浮动。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4%。工业、基础设施投资保持2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工业投资增长13.9%,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达24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1%,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0.3%,较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有力拉动。前三季度,全县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加37个,本年完成投资增长21.6%,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
6.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批零业销售回升向好。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44亿元,增长6.9%。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走高。全县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68亿元,增长16.8%,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上半年增速13.7个、4.9个百分点。四大行业呈“三升一降”态势,批零业销售回升向好。前三季度,全县批发业销售额114.62亿元,下降1.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0.4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142.36亿元,增长10.4%,较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2.3亿元,增长32.5%,较上半年放缓5.5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27.25亿元,增长12.7%,较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三)发展质效稳步提升,财税金融保持快增
7.财税收入保持快增,制造业税收支撑有力。财政收入增势向好。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63亿元,增长16.3%,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30.77亿元,增长21.8%,税占比53.4%,占比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非税收入26.86亿元,增长10.6%。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92亿元,下降3.2%,降幅比上半年扩大5.1个百分点。制造业税收支撑有力。前三季度,全县国内税收收入87.73亿元,增长31.3%。其中,制造业税收收入51.94亿元,增长49.6%,占全县税收收入达59.2%,占比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拉动全县税收收入增长26.2个百分点。
8.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存贷比突破100%。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164.68亿元,增长16.6%,比6月末提高3.4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1165.28亿元,增长20.8%,比6月末回落1.4个百分点;本外币存贷比达100.1%,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年内首次突破100%。
9.用电供给有力保障,工业用电提速回升。前三季度,全县全社会用电量77.62亿千瓦时,增长8.1%,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50.91亿千瓦时,增长5.8%,自4月开始呈月度递增态势,拉动全县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2.89亿千瓦时,增长13.5%。
三、存在问题
1.采矿业和重点企业工业生产放缓。前三季度规上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9.1%,对比上半年增速回落423.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县276家亿元企业完成产值增长3.1%,三季度以来增速放缓,较上半年回落5.9个百分点。
2.建安工程投资增速回落明显。前三季度全县建安工程投资增长7%,比上半年回落16.6个百分点。9月建安工程投资下降8.9%。
3.房地产市场仍待恢复。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10.7万平方米,下降21.7%,降幅比上半年扩大29.4个百分点,三季度以来呈负增长态势。
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