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劲头抓紧、抓早、抓好各项经济工作,扎实推动全县经济开好局。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起步平稳,生产、消费稳步增长,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财政、金融平稳提升,经济呈现克难稳进、承压向好态势。
一、基本情况
1.据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81.99亿元,同比增长5.1%(以下简称“增长”),比2023年提高0.3个百分点;总量居第4位,增速居第3位。
2.农业总产值35.45亿元,增长9.6%,比2023年提高3.1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第1位。农业增加值23.33亿元,增长8.6%,比2023年提高2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第1位。
3.资质建筑业总产值14.49亿元,增长12.05%,比2023年回落13.8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第5位。
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8%,比2023年回落0.4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比2023年提高1.3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第3位。
5.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8.3%,比2023年回落1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第3位。工业投资增长22.2%,比2023年提高2.9个百分点;总量居第4位,增速居第2位。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4亿元,增长8%,比2023年提高0.4个百分点;总量居第3位,增速居第1位。
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亿元,增长7.4%,比2023年回落9.9个百分点;总量居第1位(惠城区数据按区本级计),增速居第4位。
8.国内税收收入30.22亿元,下降1.4%,降幅比2023年扩大20.9个百分点;总量居第5位,增速居第3位。
9.商品房销售面积27.42万平方米,下降38.5%,降幅比2023年扩大11.6个百分点;总量居第4位,增速居第5位。
10.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277.49亿元,增长9.5%,比2023年回落11.3个百分点;总量居第2位,增速居第4位。本外币贷款余额1226.69亿元,增长14%,比2023年回落2.7个百分点;总量居第3位,增速居第2位。
11.实际利用外资0.55亿元,下降75.9%,降幅比2023年扩大29.1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第5位。
12.全县用电量22.66亿千瓦时,增长15.8%,比2023年提高7个百分点;总量居第3位,增速居第2位。其中工业用电量15.5亿千瓦时,增长19.3%,比2023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总量居第3位,增速居第2位。
二、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经济运行平稳开局
根据市统计局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县GDP181.99亿元,增长5.1%,比2023年提高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07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92.6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66.22亿元,下降0.7%。三大产业结构为12.7:50.9:36.4 。
1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位靠前。全县2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3项位居全市第一,分别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二,分别是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用电量、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建安投资、商品房销售额;5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三,分别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GDP、国内税收收入。
(二)供给保障稳定有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1.农业生产保持稳步快增,林业增速高位运行。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45亿元,增长9.6%,分别比2023年和上年同期提高3.1个、3.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33亿元,增长8.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增速均自2022年上半年以来最高。林业和牧业分别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种植业产值20.39亿元,增长3.4%;林业产值0.84亿元,增长250.3%;牧业产值10.7亿元,增长17.5%;渔业产值3.03亿元,增长7.9%。家禽产能有效释放。一季度全县家禽出栏1484.38万只,增长34.2%;3月末存栏1924.95万只,增长58.5%。禽肉禽蛋产品产量供给稳定。一季度全县禽肉产量1.79万吨,增长31.6%;禽蛋产量0.31万吨,增长30.3%。
2.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行业增长面稳步扩大。一季度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三大门类“2升1降”。一季度全县规上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分别增长6.4%、24.5%;规上采矿业完成产值下降51.9%。行业增长面稳步扩大。一季度全县33个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69.7%,比1-2月扩大6.1个百分点。近一半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16个行业累计产值增速超10%,占比达48.5%。
3.服务业稳中趋缓,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县服务业增加值66.22亿元,下降0.7%,降幅比2023年扩大0.3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3%,比2023年提高7.7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比2023年提高6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增速向好。1-2月全县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增长10.6%,比2023年提高9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稳中有升。1-2月全县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1亿元,增长14.3%,比2023年提高20.4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增长,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4.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工业投资稳定发力。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8.3%,增速、总量均居前列。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1%。工业投资稳定发力。一季度全县工业投资增长22.2%;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2.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建安投资下降5.7%。亿元项目支撑力度加大。一季度全县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增长18.4%,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69.9%,占比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5.市场消费持续向好,新入库企业有效拉动。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4亿元,增长8%。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位增长。分限上限下看,一季度全县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2亿元,增长3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限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32亿元,增长4.2%。新入库企业有效拉动。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2023年度及2024年月度新入库企业(以下简称“新入库企业”)33家拉动全县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4.5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新入库企业10家拉动全县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5.7个百分点;限上住宿业新入库企业16家拉动全县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5.4个百分点;限上餐饮业新入库企业13家拉动全县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5.1个百分点。
(四)要素支撑稳定有力,“四上”单位体量规模扩大
6.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亿元,增长7.4%。其中,税收收入9.52亿元,下降12%;非税收入12.58亿元,增长28.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46亿元,下降6.3%。制造业税收占比提高。一季度全县国内税收收入30.22亿元,下降1.4%。其中,制造业税收19.6亿元,增长5.1%,占全县比重达64.9%,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277.49亿元,增长9.5%;本外币贷款余额1226.69亿元,增长14%。
7.用电量大幅提高,保持两位数快增。一季度全县全社会用电量22.66亿千瓦时,增长15.8%,同比提高13.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15.5亿千瓦时,增长19.3%,同比提高18.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14亿千瓦时,增长1%。
8.“四上”单位数量较快增长,规上工业企业数增量贡献突出。2024年一季度全县“四上”单位同比增加226家。分行业看,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同比增加132家,增量占全县的58.4%,总量位居全市首位;资质建筑业企业同比增加1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同比增加17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同比增加60家;房地产业企业同比增加2家。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1.工业发展依然承压。一是重点工业企业发展滞缓。一季度全县72家重点工业企业合计完成产值下降0.1%;其中3月完成产值下降3.2%。二是小微型企业拉动减弱。一季度全县规上小微型工业企业产值增长6.2%;拉动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比上年同期、1-2月分别回落6.6个、2.3个百分点。
2.房地产市场恢复偏慢。从房地产投资看,1-3月,全县房地产投资下降10.1%,仍未浮出水面。从商品房销售面积看,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8.5%,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9.6%,未来走势存在隐忧。
3.批发业销售持续下降。一季度全县批发业销售额实现32.86亿元,下降21.4%,降幅比2023年扩大6.4个百分点。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7.59亿元,下降35.1%,降幅比2023年扩大13.9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指标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