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彩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县政府工作部门 > 县卫生健康局 > 政务公开 > 部门文件 > 通知公告

疱疹性咽峡炎和水痘预防宣传小知识

发布日期:2021-10-21 09:36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中文博彩平台卫生健康局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幼儿园、中小学开学有一段时间了,小朋友们已经返回学校开始新的一学期,却也给病毒可乘之机,小朋友们的免疫力低,更容易遭受疾病的侵犯,这个时候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和水痘。

   

  病因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主要特征是孩子急起发烧,同时在咽喉等部位有晕斑或者疱疹,极具传染性。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的急性传染病,同样也极具传染性。

  临床特征

  疱疹性咽峡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体温极值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热惊厥,热程一般为24天。主要症状:发热、咽峡部疱疹、咽痛、流涎、因咽痛影响进食,少数严重患者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发病特点有四个时期:潜伏期、前驱期、水疱期、溃疡期。伴随症状: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水痘病程有三个时期。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平均14-16天。前驱期: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咽痛及全身不适,也可有低热,此期多为24小时。发疹期:发热一般不高,1--2天后躯干、头面部出现红色斑疹及丘疹,数小时就成水泡,疱疹周围红晕,呈椭圆形,常伴痒感,使患儿烦躁不安。数日后干燥结痂,经1-2周脱落。皮疹有向心分布的特点,躯干多而四肢少。皮疹分批出现,常在同一部位有(丘疹、疱疹、结痂)。皮肤如无继发感染则不留疤痕。黏膜如中腔、咽部等,也常见皮疹。

  流行病学

  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源,因在流行期中大部分感染者表现为隐性感染,难以鉴别和发现,因此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相似,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水痘流行病学:(1)传染源:水痘和带状疱疹病人都是传染源。病人自出疹前1-2天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病后获得持久免疫力,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如何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内衣。衣服、被褥在阳光下曝晒,紫外线能有效杀灭病毒。

  2)多喝水,平衡饮食,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加强室内外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3)避免与水痘患者、带状疱疹患者或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4)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有出疹或发热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班主任,并前往医院就诊。

  5)水痘预防:免疫史未满2剂或不详的、且无水痘患病史的同学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水痘疫苗。

  6)疱疹性咽峡炎预防:对学龄前儿童应鼓励及时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概率。

   


  来源:中国疾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等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TOP】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