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彩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县政府工作部门 > 县应急管理局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春节后安全第一课,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知识

发布日期:2019-02-12 02:11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节后复产复工时段属于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易发高发时期,对节后安全生产工作要格外重视与小心,克服“假期综合症”等不利因素影响,制定可行的复工复产方案,开展安全责任承诺,全员安全教育及全面的安全检查,并切实加强生产作业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和防范,将节后复工复产安全工作抓早、抓细、抓实,坚决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经历了春节假期,现场的一些机械、设备、防护设施、脚手架、电气设备停用时间长,影响其安全性,如不进行检查、维修、加固,就会成为隐患,导致事故发生。春节假期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订单积压,为了赶进度、抢生产,或者为抢抓开门红,个别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违法生产,极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

节后复工复产的安全措施注意事项是什么?有以下几点:

1.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培训工作

企业要高度重视春节后复工复产的安全检查和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满足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复工生产。

2.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复工生产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到位,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节后复工复产方案。特别是涉危化品、锂电池、粉尘等高危行业,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加强演练。

3.落实安全教育培训措施

春节过后,企业员工流动大,新招员工多。各地要督促工贸企业认真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安全意识和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对新进员工和调换新岗位员工严格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对节后回原岗位工作的其他员工进行一次安全知识再教育再培训。

对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岗前再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员工排查隐患、治理隐患、防范事故的能力。

对员工因“假日综合症”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要加以预防和控制,引导员工尽快从节日的放松状态转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减少因人为误操作和“三违”现象而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

4.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企业要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安全检查,切实将复产复工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作为一季度企业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工作的核心内容,重点突出对机械设备、电气线路、消防安全、高危工艺、危化品储存与使用等进行系统检查,强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对各类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检修、检测,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安全运行。

对报警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等安全设施加强检查和监控,确保各类安全设施完好、可靠。

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落实整治措施,认真抓好整改,做到措施不落实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

按照规定制定并落实复产复工方案和安全措施,严格落实有限空间、动火等特种作业审批制度,重点加强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作业场所的防控措施落实。

强化冶金企业煤气系统、高温液态金属等危险性较大作业安全监控,严格落实专项作业方案,确保安全生产。

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装置(设备设施)、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5.落实复产复工安全验收制度

高危行业企业要在复产复工方案中制定完善的复产复工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复产复工方案(安全措施)未经审查或验收同意不得开工生产。

加强对复产复工企业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验收,做到合格一个、复产一个。

将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复产复工的一项重要条件,达不到复产复工条件的,一律不得开工。按照“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验收把关不严、检查不细致引发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对不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复工的企业,要严肃查处,并立即责令停产停业整改。

6.落实复产复工作业计划

制订计划前应对作业环境认真观察,以保证计划切实可行:

制订计划应避免交叉作业,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工作内容点多面广,安排任务时应使人员相对集中,以便互相保护。

务必明确每项工作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甚至精确到小时,这样有利于监督。

根据具体情况,管理人员再分工,可按照作业区域、专业划分职责,使每项工作均有具体人员负责。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TOP】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