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强化阵地建设,增强文明实践“凝聚力”
长宁镇有效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以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通过整合平台载体,优化乡村文化空间,让现有区域资源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目前,长宁镇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个,村史馆4个,乡村少年宫示范点2个。按照有场所、有机制、有项目、有队伍、有活动等“五有”建设标准,加强新时代文明建设,盘活阵地资源,打造实践平台,集中群众力量,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
加强队伍建设,增加文明实践“战斗力”
长宁镇着眼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镇志愿者注册人数5656人,志愿服务总时长达708969小时,人均时长125.35小时,发布项目2649个,活跃队伍有长宁镇志愿者协会、长宁镇捡跑志愿服务队、长宁中心小学志愿服务队、长宁罗浮中学志愿服务队、博心志愿服务队、方向志愿服务队及各村(社区)志愿分队等。这些队伍以党员干部、乡土文化人才、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为主,志愿服务队伍的服务范围广泛,涵盖了政策理论宣讲、社区服务、基层治理、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开展宣讲服务、关爱服务等活动中凝聚群众、引导群众。
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文明实践“生命力”
长宁镇多元化实践思路,实招频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枝繁叶茂”。坚持常态化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类型文明实践活动。近期我镇开展了非遗文化竹编风铃亲子活动、“惠新风”拥抱春天·品非遗主题实践活动、“亮尾”行动——普及“被看见、‘惠’安全”交通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强国复兴有我”党史知识竞赛暨母亲节主题活动、整理“农家书屋”图书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助民生,暖民心”聚力百千万惠民服务下乡活动等,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活动189场。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提振群众的精气神,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打造品牌特色,增强文明实践“影响力”
长宁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与“乡村少年宫”共建,与长宁中心小学志愿服务队联合开展活动,链接校外知名培训机构,校内+校外双重联合模式,让师资队伍更加壮大,师资力量更加充实,活动课程更加丰富,受教群体更加广泛,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加入文明实践、“乡村少年宫”队伍,有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文明实践“影响力”。每周末持续开展少儿公益课堂,1月至今,已开展绘画、舞蹈、篮球、手工制作、石膏彩绘、竹编风铃、趣味实验、亲子阅读等系列活动33场,约800余名青少年儿童参与。“乡村少年宫”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满足了广大群众和家庭对培养培育未成年子女的现实需要,提高了广大青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了广大青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接下来,长宁镇将持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机结合,深入推进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加强乡村文化供给,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长宁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精神力量与文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