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彩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县政府工作部门 > 罗浮山管委会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疫情防控】罗浮山乡村医生:白衣在身 责任在肩

发布日期:2020-02-21 10:32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罗浮山管委会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我是一名退役军医,有困难我先上!

  今年49岁的蒙泽源,是下浪村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也是一名有着27、8年党龄的退役军医。二十几年来,他一直为当地村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蒙医生从大年初一开始至今,日日到岗坚守。

  平时,蒙医生主要负责给下浪村村民治疗常见病。他说:“我组建了一个微信群,村民如果遇到什么头疼脑热,先在群里@一下我,看我在哪里就诊,确定后按照约定时间到卫生所找我看病。有些年纪比较大的,不会用微信,我会亲自上门给他们体检治病。如果遇到一些卫生问题,我也会提醒他们。大家都很信任我,我说的建议都会听”。

  在疫情防控期间,刚开始做入户排查的时候,有些村民有抵触情绪。针对农村老年人疫情防控意识薄弱,也不理解,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疫区那么遥远不会受到传染的。蒙医生主动找到村委,要求一起参与疫情防控宣传,“我是村医,我说的他们听!”他带头对老年人的疫情防控做宣传教育,并且上门劝阻聚众村民,特别是那些五保户低保户困难群众,每天熬制中药凉茶给老人家喝并派发艾条给他们杀菌消毒,生怕老人家行动不方便什么的,忙里忙外始终将村民放心上。

  蒙泽源总是说,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党员越是要挺身而出。“曾经经历过非典时疫情防控工作的蒙医生,深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力量巨大”。退役不褪色,党的光辉依旧光芒。

  抗击过“非典”,他再次走到防疫一线

  “你好!请开一下门,量一下体温”这是林计坤医生不知多少次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大早就来到了监测人员家中量体温。“我们澜石村有18个小组,4200多位村民,今年从外地回来接受监测就有7人”。这几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务工、求学,村里谁家的孩子不在家,家里老人身体情况怎么样,谁有啥病,谁家生活困难,林计坤都了如指掌。

  自疫情防控以来,林计坤每天上门测量体温,一天两次,一次不漏、宣传防疫知识、叮嘱村民不要出门,确保村民的健康,这是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作为一个有党龄30多年的他,还主动请缨,到澜石新围的卡口点位上进行防控工作。

  林计坤是参加过非典防治的“老兵”,在他看来,和非典那时相比,信息发达了,老百姓获悉疫情的渠道多了,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很多。春节期间原本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现在村里也采取了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村民杜绝聚餐和办酒席,这一系列举措都有效防止了疫情在农村蔓延。“在科普宣传的作用下,村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不断提高,加上现在医学和科技进步,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林计坤对战胜疫情信心满满。

  据了解,林计坤有两个孩子,全部都在外地读书,一年难得有机会团圆。疫情期间,林计坤没好好跟家人过个年。“我是村医,非常时期我不能为个人,要对村民负责。”他说,“我备了酒精,每天都是做好消毒再回家,不给家人添麻烦,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村民。”

  入党的时候我就承诺了不怕个人牺牲

  谭荣中是酥醪村的一名老医生,从医三十多年了,自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披露以来,村卫生所实时开放,保证24小时值班,以应对突发情况。

  “病毒看不见摸不着,只有返村人员全部结束隔离期才算稳妥。”对从外地返村人员,谭荣中逐一上门量体温、交代居家隔离注意事项,同时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不要怕,大家积极配合,都会相安无事。”

  翻了翻谭荣中大年初一的门诊日志,记者看到,这一天内他接诊了2名感冒流感患者,患者虽没武汉旅居史,谭荣中也每天坚持做好上门测量体温等随访工作。

  “战战兢兢,时刻警惕,每一个异常情况都要关注到。”谭荣中告诉记者,近一段时间,他每天吃住都在卫生所,让村民随时都能找到他。“村医是每一个村庄的健康守护者,更是一个村庄的强心剂,这个时候村医的坚守能更好地安慰村民。”

  谁没有一个家,谁没有家人和孩子,谭医生的妻子很善解人意,总是帮忙从家中带来糖水、热粥等给村里一线人员送吃的,妻子是谭医生最强后盾,经常协助丈夫医务工作,前前后后帮助不少病人恢复健康。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他说:“作为一个党员,入党的时候我就承诺了不怕个人牺牲,17年前的非典,我主动要求到一线去,17年后,我还是一样的选择”,谭荣中坚定的告诉记者。

  白衣在身,责任在肩!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时期,

  乡村医生是离村民群众最近的人,

  他们战斗在疫情防控前线,成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

  农村一线抗“疫”的逆行者,向他们致敬!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TOP】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