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彩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镇(管委会) > 龙溪街道办事处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承文化 “艾”在传递——龙溪街道开展复兴少年宫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2022-04-11 10:03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龙溪街道办事处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四月已至,艾草飘香。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9日上午,龙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龙溪街道志愿者协会开展“传承文化 ‘艾’在传递”亲子实践活动。

图片

传承文化 “艾”在传递

    制作艾粄是流传上千年的习俗。此次“传承文化 ‘艾’在传递”亲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邀请到15对亲子家庭一齐参与艾粄制作,让大家在活动实践中传承传统习俗,弘扬优秀文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活动现场,家长们一边给小朋友展示艾粄的制作过程,一边讲解吃艾粄的习俗。艾粄,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客家人独特的节日文化。“先将艾草研碎,加入糯米粉,和成面团,擀成稍厚的皮,再放入馅料,包好封口,一个圆滚滚的艾粄就做好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地和家长一起分工合作,揉粉、搓团、放馅……完成了一个个碧绿如玉的艾粄。

    新鲜出炉的艾粄色泽翠绿可爱,艾叶清香扑鼻,深受大家欢迎。 

图片

    此次“传承文化 ‘艾’在传递”亲子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点赞。大家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课外学习制作艾粄的技巧,增进了亲子间的温馨互动,还让孩子们在做艾粄的过程中学习了传统民俗,在实践中传承了客家传统文化,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亲子实践活动。

    科普小知识

    艾粄,又名艾糍、青团,是春季时分特有的应节小吃。艾草制糕点广泛流行于我国客家地区、江浙地区、福建地区及潮汕地区。不同地区称呼各异,江浙地区称“青团”,粤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艾粄”,粤北及江西地区一般称“艾米果”或“艾糍”,闽南和潮汕地区称“艾粿”。

    各地的制作方法及相关习俗都大同小异,甜馅或咸馅、清蒸或煎炸的食用方法各有千秋。江浙一带通常包入豆沙馅或其他甜馅制成团状;而客家人一般将艾粄压成扁圆状,甜味为主;江西地区喜欢裹肉馅并且捏成饺子形。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TOP】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