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彩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镇(管委会) > 石坝镇人民政府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一村一品 | 石坝镇丁塘村执党建之笔,绘乡村振兴好“丰”光

发布日期:2022-11-01 09:48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中文博彩平台石坝镇人民政府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金秋稻谷黄,粮稳天下安。近年来,石坝镇委、镇政府紧紧围绕以农业为基、以农民为本、以农村为家,鼓足干劲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用“工匠精神”打造“品质农业”,积极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十月,走进石坝镇的田间地头,一片片水稻在阳光下闪着耀眼光芒,微风轻拂泛起一波波金色稻浪,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不断摇曳,美丽的“丰”景绘就了农业大镇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蓝图。  

  在水稻界,位列全国十大优质香米水稻品种之列的丝苗米,被誉为“米中碧玉”。石坝镇丁塘村,一个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乡村,通过党建引领、村企合作、联农带农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及自然资源优势,以丝苗米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最高达1600亩,产业产值847.2万元,成功获评2022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进一步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擦亮乡村振兴新底色。  

  引领:党建赋能,发掘优势

  党建之旗领航向,乡村振兴开新篇。丁塘村积极响应镇委、镇政府发展村美民富的召唤,用好、用足、用活各项政策红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带动作用,撬动更多资源投入,奏响前行的凯歌,推动乡村振兴有序有效推进。  

  丁塘村党总支部发挥党建在产业发展、村庄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引领作用,发掘本土优质的灌溉水资源、稻田土、光照和气温资源,栽培水稻历史悠久,水稻种植规模和产值产量稳步增长。同时,丁塘村党总支书记黄新祥积极发挥“头雁效应”,联合各党员干部紧紧发动群众,提高村民在村庄发展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从“要村民做”到“村民主动要做”的转变,全面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乡村振兴夯实合力共振的基础保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水稻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丁塘村以申报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为突破点,通过构建“一村一品”系统性发展带动,形成乡村发展新动力、农民增收新机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切实推动产业实现兴旺发展。    

  融合:村企合作,联农带农

  创新模式运营、因地制宜发展。2019年4月起,丁塘村联动本村村民成立的中文博彩平台石坝镇明顺水稻专业合作社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与本县龙头企业中文博彩平台石坝镇张基粮食加工厂签署协议,流转复垦撂荒地,宣传带动村里大部分农户参与种植丝苗米,逐步形成“党总支+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用“米袋子”撑起“钱袋子”,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举提升至“20万+”级别。  

  在石坝镇圩镇上的张基粮食加工厂厂房里,大型烘干机正开足马力,轰鸣工作中。粮食加工厂负责人张镜明,在2021年荣获中文博彩平台首届“最美退役军人”,有着爽朗坚毅军人性格的他,回归家乡植根农业。经过不断地实验摸索,他发现丝苗米具有美观品质优、米饭食味好的特点,且在产量、适应性、抗病虫方面也有着优势,广受市场青睐。于是他将目光锁定在丝苗米产业,其中以“美香占2号”为主导品种,免费统一发放优质种子,统一种植管理、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集中打造丝苗米品牌。  

  通过新发展模式,2022年,石坝镇丝苗米种植总面积1379亩,覆盖周边下坑村、罗洞村、蓝田村、秀埔村等多个村。除为村里的贫困户及周边村民提供稻种外,合作社还为农户提供机械化耕作、机械化种植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日渐壮大的丝苗米种植产业为周边村民提供土地租赁、耕种灌溉、生产加工销售等多种增收渠道和就业岗位,带动村民200多人,人均年增收2315元,激发农户的种植热情,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益,也为农业发展创新模式提供新样本。      

  延伸:多元推进,实现共赢

  深入推进标准化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丁塘村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绿色无公害农业为标准,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引进无人打药机、烘干机等生产设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三产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    

  坚持以农为本,适应农村发展新需要。合作社成功注册“友益康”商标,突出农业产业特色,品牌化、规模化、企业化生产和运营,提升农业规模与品质,做大做强丝苗米种植,全力延展丝苗米产业链,发挥更大社会效益,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保持农村田园风光,留住乡愁;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丁塘村积极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发展成果。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TOP】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