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美镇人大代表们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与车村村供销农场开展调研。调研中,田间地头的瓜果、车间里的流水线、农户的笑脸均成为最鲜活的“教材”,人大代表们边看边议,为三产融合找路径、献良策。
活动当天,人大代表们齐聚在泰美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启集中学习模式,为即将开始的调研行程充实理论知识 “行囊”,深度 “备课”,详细了解泰美镇三产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点。
学习“充电” 完毕,人大代表们直奔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参观该基地的相关展厅、冷库、粮仓等场所,为基地实现突破性发展建言献策。
泰美镇人大代表林雁辉看到基地里的荔枝罐头加工后,颇受启发:“泰美本就是荔枝主产地,荔枝的品质出众,这种深加工模式,把本地荔枝做成罐头等产品,能让泰美荔枝走出惠州、推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是全国供销总社与广东省政府共建的国家重大项目,依托共建优势,目前已构建起覆盖研发加工、跨境贸易、展示展销、冷链环保的四大核心服务体系。2024年,大湾区农产品基地承办全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促成交易金额超16亿元。
随后,人大代表一行来到车村村供销农场。在占地面积达360亩的田垄里,种植着水稻、豆角等作物,现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据了解,该农场通过整合零散撂荒地,创新“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7.25万元、农户亩均收益超1200元(含租金、分红及务工)的“多赢”局面,打造了三产融合在基层的鲜活样板。值得一提的是,该农场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及省供销直供网络紧密对接,实现本地优质农产品高效链接广阔湾区市场,打通了“田间”到“舌尖”的价值链。
调研过程中,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基地的深加工得再多接些本地农场的活”“供销农场的品牌得再打响点”…… 从冷链物流到订单农业,从土地流转到品牌建设,讨论声里满是对产业升级的期待。
“参加这次调研,让我真切看到了供销模式和三产融合的巨大发展潜力。这里农场种的豆角品质很好,口感、产量都符合市场需求,特别受消费者的欢迎。秀岭村供销农场种了甜玉米、水果玉米,不少村民也跟着种,听说收益很可观。” 林雁辉欣喜地表示,希望当地供销农场能多为本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农产品订单,通过“联农带农”模式,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家庭经济收入。
据了解,近年来,泰美镇紧紧抓住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机遇,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为核心引擎,2024 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30.57亿元,同比增长10.1%。农业总产值实现 8.6亿元,新增县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标杆合作社2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21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90%以上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三产融合工作成效显著。作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该镇“上膳泰美” 品牌将越来越响亮,从田间的虾稻米到文旅节的小龙虾,三产融合的活力,正让这座小镇焕发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