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农业
“妖蛾子”,草地贪夜蛾的别称。4月8日,“草地贪夜蛾精准防控技术产品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启动会以视频的方式在线顺利召开,记者从项目启动会上了解到,草地贪夜蛾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它是一种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具有迁飞快、繁殖能力强、暴食危害重及防治难度大等特点。
项目正是为防治草地贪夜蛾而设,该项目是在广东省科技厅的统一部署下,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实施的,也是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省进一步提高草地贪夜蛾防控水平,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项目启动会上,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徐汉虹介绍说,项目将在前期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药剂筛选的基础上,围绕草地贪夜蛾精准防控和综合防控技术需求,旨在研发草地贪夜蛾抗性风险评估与抗药性快速鉴定技术和产品,草地贪夜蛾化学农药绿色替代技术,草地贪夜蛾精准轻简防控技术产品,建立草地贪夜蛾绿色精准综合防控体系并示范推广应用。
“去年4月在广州增城区确认草地贪夜蛾入侵危害,因此去年为迁入定殖年,按照经验,今年将会迎来暴发。”徐汉虹介绍,今年1月,他所带领的团队前往韶关调查草地贪夜蛾越冬情况,发现了成虫。“当时已经没有玉米了,温度在0℃上下,说明我省已存在本地虫源”。
徐汉虹预测,今年全省发生虫灾面积300万亩,以玉米地为主,阻截防控责任重大。省农业农村厅数据也显示,截至4月2日,全省有19个地级以上市65个县(市、区)报告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当前发生面积5.2万亩,今年累计发生面积21.9万亩,累计防治面积22.8万亩。
徐汉虹表示,对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目前已有效果良好的杀虫剂,但仍需进一步推进。
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植检处处长陈喜劳说,玉米在广东并非主粮,但就全国范围而言,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39.5%,超过水稻、小麦。“广东作为虫源地之一,防治工作如果做得好,北方的防治压力将大大减少。”
陈喜劳透露,目前全省设立超3500个镇级田间监测点、93个县级重点监测站,全面掌握发生和迁飞动态,及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和防控指导意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省委、省政府已把草地贪夜蛾防控纳入粮食安全生产考核内容,而且省农业农村厅已下发资金让各地级市购买防治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