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的发生与防治
一、红火蚁发生情况
5月份以来我中心植保部在多个镇监测红火蚁的发生情况,不同地点红火蚁发生程度等级不一。在每个村选3个样点,每个样点放置10个瓶内有火腿肠片的诱瓶,瓶与瓶间隔15m以上,放置30分钟后检查、收集,并进行鉴定和计数,各监测点红火蚁平均数为:5月16日在罗阳街道52.2头/瓶、每100m2活蚁巢数为0.87个,5月30日在石坝镇30.8头/瓶、每100m2活蚁巢数为1.13个,6月20日在麻陂镇140头/瓶、每100m2活蚁巢数为3.8个,7月25日在龙溪镇54.2头/瓶、每100m2活蚁巢数为0.33个,9月5日在杨侨镇198.8头/瓶、每100m2活蚁巢数为0.67个,10月14日在湖镇镇122头/瓶、每100m2活蚁巢数为2.6个。按《红火蚁监测规程》(GB/T 23626—2009),红火蚁发生程度总评等级为二至四级,其中9到10月红火蚁发生程度等级均为四级、属重发生。
据省气候中心预计:10月平均气温偏高0.1℃-0.5℃。平均最低气温偏高0.1℃-0.3℃;降雨除南部沿海偏多1~2成外,其余大部地区偏少1~2成;现正是红火蚁活动、觅食活跃时期,也是防控红火蚁有利时期。因此各镇(街)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掌握疫情动态,认真做好辖区内红火蚁的防控工作。
二、防控技术
防控红火蚁要采取环境治理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一)清理环境,铲除红火蚁滋生地
彻底清理发生区内垃圾和食物残渣,清除园林绿化带的枯枝落叶和垃圾。清理耕地周围的杂草、灌木和土杂肥,减少红火蚁滋生地和食物来源,防止红火蚁向耕地传播和扩散。
(二)药剂防治
抓住关键时期,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药剂防控。一般在温度较高,红火蚁活动较活跃时,用药剂诱饵诱杀的方法效果较好。如在温度较低的冬季,红火蚁活动较弱和基本不活动时,用药液灌巢的方法效果较好。
1.饵剂毒杀
饵剂的施用方法:可选用0.1%茚虫威、0.08%茚虫威等杀蚁饵剂,在晴天或阴天,土温尽量在 20~32℃,工蚁出来觅食时投放,直接撒施蚁丘周围10~20cm范围,待工蚁搬回巢内互相喂食,将饵剂传给蚁后和其他个体,使整巢红火蚁中毒死亡;对难以察觉的蚁丘、未成熟蚁巢以及游离工蚁和蚁群,可采取分区、分片大面积撒施饵剂进行诱杀防治;药剂的投放量参照商品使用说明;第一次投放后,间隔两周再对个别存活的蚁丘投饵一次为宜。
注意事项:
(1)不要破坏蚁丘和扰动蚁巢,防止红火蚁搬家、扩散;
(2)不要在下雨天施用饵剂,应施用于干燥的地面,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3)当日平均温度高于 20℃低于 33℃时,饵剂作用效果较好;
(4)不能将饵剂与其它肥料或颗粒剂混用。
(5)自觉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2.药液灌巢
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氟虫腈等药剂,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按照商品农药最高使用倍数进行兑水。挖开蚁丘, 迅速灌入蚁巢中,至浸透整个巢穴为止。每巢药液用量一般为 10~20 升,对较大的蚁巢适当增加药液量。该法作用效果迅速,但污染环境,防效可能不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