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水稻病毒病发生
去年我县在泰美、石坝、观音阁、园洲等镇均有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预计今年水稻病毒病发生风险加大,局部存在重发生的可能,各镇(街)农业部门及各种植户要高度重视,切实从水稻育秧抓起,做好病虫发生和预防工作。
一、防控重点
水稻病毒病的防控重点是做好水稻苗期和本田前期的安全防护,采取“杀灭带毒害虫,切断病毒源,控苗保田,控前期保后期,控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减少带毒昆虫的来源基数,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做好带毒白背飞虱、叶蝉扩散前的防控工作。
二、防控建议
1.农业防治
适当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保护天敌昆虫,创造有利的稻田生境;在播种前提前翻沤大田,及时清除秧田及大田周边的杂草,有效减少秧田周围传毒介体虫口基数,秧田选择远离病田或病毒病历史病区,提倡统一连片育秧,因地制宜适时播种。
2.拌种
用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呋虫胺等拌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叶蝉传播的病毒病。注意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要求,用准种子处理的药剂浓度,不可盲目加大或降低浓度,以免影响稻种的发芽率及药剂处理效果。
3.进行防虫网育苗
水稻育秧时,特别是晚稻和往年发生过病毒病为害的稻区,有条件的尽可能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克/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或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阻隔稻飞虱、叶蝉等介体昆虫传毒,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瘤矮病、条纹花叶病等水稻病毒病。
4.秧田防护
秧苗期建议施药2次,第一次在秧苗一叶一针期至二叶期施,第二次在秧苗移(抛)栽前2-3天施“送嫁药”。防治稻飞虱和叶蝉可选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呋虫胺、烯啶虫胺、毒死蜱、烯啶·吡蚜酮、吡蚜·呋虫胺、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
5.大田防护
水稻移栽后20天内,是大田防控病毒病的关键期。要求移栽后8~20天必须喷药一次,重点用药防治稻飞虱和叶蝉。中后期管理按常规防治进行。
6.及时清除病株
在苗期和本田前期,发现疑似受感染植株,应及时剔除病株,并集中埋入泥中。病害特别严重的田地要及时翻耕补种。
7.注意科学用药,严禁使用高毒农药或禁限用农药,按药剂说明配药,要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
8.做好农药包装物的回收,保持田园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