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全院医务人员的法治素养与依法履职能力,强化医疗合规管理,6月11日,我院特邀李晓虎、刘德能两位行业资深法律专家开展“医疗行业合规与法律风险防范”专题普法讲座。我院中层以上干部、二级部办负责人、护士长及科室代表约240人参加,讲座由党委办公室主任陈一斌主持。
锚定合规根基,解析医疗法治核心内涵 讲座伊始,刘德能以“合规是医疗行业的生存底线”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医疗合规的定义与范畴,同时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他指出,医疗合规涵盖诊疗行为、药品管理、医患沟通等多个维度,要求医疗机构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随后,刘德能通过对比真实案例,深入解读了合规与医疗质量的内在联系。“合规是医疗质量的前提,更是医院品牌的基石。”他强调道。 聚焦风险防控,提升纠纷应对实战能力 针对医疗行业常见法律风险,刘德能结合多起典型案例展开深度分析。“发生医疗事故后,及时报告、主动担责、配合调查是化解矛盾的关键。”他建议,“医院需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应急演练,从源头降低事故风险。” 在医患纠纷领域,沟通不畅是引发矛盾的主要诱因。刘德能指出,医疗机构应建立“投诉受理-调查核实-反馈整改”闭环机制,同时加强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培训,确保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得到充分尊重。 对于运营合规风险,刘德能以某机构因超范围诊疗被吊销执业许可证为例,警示全体职工:“从医疗广告合规发布到药品采购渠道审核,从财务报销规范到诊疗项目资质管理,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法律后果。” 前瞻新兴领域,探索创新发展合规路径 在医疗大数据应用方面,某医院因未经患者同意擅自使用数据引发隐私诉讼的案例,敲响了数据安全警钟。“患者隐私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必须以全流程合规守护数据安全。”刘德能说道。 针对医疗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挑战,刘德能以某AI诊断产品因算法偏见引发争议为例,指出需明确“技术应用、人类担责”的原则。同时建议医院在引入智能设备时,应与厂商约定责任划分,加强算法透明度审查,避免因技术缺陷导致法律纠纷。 深化以案说法,直击法律风险要害 紧接着,李晓虎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摒弃空泛理论,全程以真实案例为脉络,将抽象法规转化为医疗从业者触手可及的行动指南,为与会医护人员及管理者带来了一场聚焦“合规与法律风险防范”的深度解析。他紧扣医疗行业痛点,精选近年高发案例,层层剖析医药采购环节的“高压线”警示、病历规范管理的“生命线”意义、患者隐私保护的“红线”意识等关键风险领域。 “法律风险并非遥不可及,”李晓虎强调,“它就隐藏在每一次处方开具、每一份病历记录、每一张化验单的规范操作中。主动构建合规体系,是医疗机构稳健运行的基石,更是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双重保护。” 他建议医疗机构立即着手三项工作:加强合规意识与能力建设、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与制度、积极应对法律风险与挑战。 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合规成果转化 本次讲座结合医疗行业特点,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与实践指导,为全院职工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法治教育课。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本次讲座为起点,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医疗行为,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知法于心、守法于行”,共同守护医院的法治根基与患者的健康权益。 “医疗工作关乎生命健康,容不得丝毫法律漏洞。”本次普法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普及,更是一次合规意识的深化。未来,我院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把法治思维贯穿于诊疗服务、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合规建设,为患者提供安全、规范、可信赖的医疗服务,为医疗行业法治化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党委办公室 崔银玉 摄影:新媒体运营中心 赖辉明 一审:陈一斌 二审:聂洪钰 三审: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