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医教融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科研教学部于2025年8月组织开展了涵盖集体备课、教学病例讨论、理论授课培训及技能操作培训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一、聚力课程质量,完善集体备课
8月5日简航宇主任医师主持内科教研室开展“急性冠脉综合征”集体备课,杨世映副主任医师担任主讲,备课小组成员林伯昌、曾艳芳和曹方亮等共同参与。备课围绕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型、最新指南解读、典型及非典型临床表现、心电图判读技巧、心肌标志物应用以及危急重症处置流程等重点内容展开系统梳理与深入探讨。各位医师结合临床真实案例,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呈现方式、多媒体课件的优化、互动环节设计及不同阶段医师的培养侧重点提出了具体建议,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统一了教学标准与临床处置原则。本次集体备课有效整合了科室优质临床与教学资源,切实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同质化水平,为全面提高内科住院医师对急危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救治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杨世映集体备课
8月19日,儿科教研室围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规范化诊疗与教学开展集体备课。本次活动由方兴主任医师主持,龙斌副主任医师担任主讲,备课小组成员梁瑞添、陈玲、阳梅等共同参与。备课内容紧扣ITP的发病机制、临床分型、鉴别诊断要点及最新国内外指南更新,重点研讨了儿童急慢性ITP的处理策略、一线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危急值判定等重要内容。此次备课有效整合了儿科临床与教学资源,提升了ITP专题授课的系统性与实用性,为强化儿科医师对出血性疾病的诊疗能力及教学同质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龙斌集体备课
二、聚焦临床思维,深化教学病例讨论
8月6日,普儿科方兴主任医师主持主题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讨论,系统剖析了一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完整诊疗过程,包括早期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心脏超声特征、病原学检测策略及鉴别诊断要点。方兴主任主任重点强调了重症心肌炎的预警指征及急性期规范化治疗流程,涵盖休克的早期识别、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机、免疫调节治疗的应用原则及长期随访管理建议。
8月22日普外科王芸副主任医师主持开展了以“乳腺肿物规范化诊疗”为主题的专科病例讨论。王芸副主任医师以一例典型乳腺肿物病例为切入点,深入讲解了乳腺疾病诊疗的全流程:从问诊中应重点关注的病史特征、月经生育史与家族遗传倾向,到触诊的手法、肿物质地、活动度及腋窝淋巴结评估的关键细节;在辅助检查方面,深入讲解了超声、钼靶及MRI的影像学判读标准、BI-RADS分级临床意义以及穿刺活检的适用原则;进一步针对乳腺肿物的病理分型、良恶性鉴别要点及临床分期展开了系统分析,并介绍了乳腺疾病的常见术式的适应证与操作要点。
两场培训均紧密围绕临床常见的核心问题,内容详实、重点突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累计吸引包括全科培训医师、各专业实习医师在内110余名学员积极参与。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主任们的权威解析与案例分析,不仅进一步强化了临床医师的实践思维和诊疗规范性,更体现了以病例为抓手推进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提升的积极成效。
△方兴主持病例讨论
△王芸主持病例讨论
三、夯实基础知识,开展理论授课培训
8月12日与25日,心血管内科杨世映副主任医师和普儿科龙斌副主任医师分别主持主题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理论授课,共有70余名全科医生和实习医生参加。两场授课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融入典型病例分析,有效拓宽了学员的诊疗思路,增强了多学科协作意识,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基层医师对内科与儿科常见重大疾病的诊治能力,体现了医院持续推进规范化培训、夯实临床基础的教学导向。
△理论授课
四、锻造实战能力,多维淬炼青年医护基本功
8月,科研教学部为全科培训医生及医护实习生组织了12场技能操作培训,累计覆盖300余人次。培训内容紧密围绕临床高频需求与薄弱环节,覆盖“心肺复苏术(CPR)”、“除颤术”、“留置胃管”、“清洁伤口拆线”、“小儿体格检查”及“各种注射法”等六大核心技能模块。培训由我院经验丰富的临床骨干黄善华、廖影金、何敏、廖小辉副主任医师及陈小芳、陈瑶瑶主管护理师、黄旭玲护理师共同担任实训导师,充分发挥医护协作带教优势。培训采用“理论精讲-标准示教-分项轮转-考核反馈”一体化模式,重点锤炼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CPR与除颤术中,强调高危情景判断、团队配合与仪器规范使用;在留置胃管与各种注射法中,突出无菌原则、患者沟通与并发症预防;在伤口拆线与小儿体查中,注重手法轻柔度、评估系统性与人文关怀。通过高仿真模拟教具与标准化病人辅助,学员得以在近实战环境中反复演练,导师团队则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与共性难点解析,确保人人过关。学员普遍反馈临床动手信心与患者安全处置意识得到实质性增强,为今后独立、规范地执行临床操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善华示教除颤术
△廖小辉示教清洁伤口拆线
△廖影金示教小儿体格检查
△何敏示教徒手心肺复苏术
△陈小芳示教留置胃管
科研教学部将紧扣医院教学发展要求,以临床能力培养为导向,高质量组织院内教学活动。同时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与“学”双向促进、共同成长,着力打造规范化、同质化、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为健康中文博彩平台建设持续输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医学后备力量。
供稿:科研教学部 李俊锋
供图:科研教学部 彭兰、杨莉瑕、谭许凤、李俊锋
一审:黄雪娉
二审:聂洪钰
三审: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