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彩平台

总是失眠睡不好?中医给您出妙招_医院资讯_中文博彩平台

中文博彩平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县有关单位 > 县人民医院 > 医院资讯
分享到:
总是失眠睡不好?中医给您出妙招
  • 2023-09-28 11:13:06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县人民医院
  • 【字体:    

  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我国,根据社科院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超过50%的45岁以下人群存在睡眠障碍,年龄越大问题越明显,甚至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也有超过40%存在睡眠问题。

  你正在为失眠而苦恼吗?睡不着,睡不好,不想吃安眠药,怎么办?那么,从中医角度我们如何认识失眠?又该如何治疗?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给大家讲解。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寐”字在《说文解字》解释为“寐,卧也”,即其本义为睡着的意思,不寐就是睡不着的意思。

  “不寐”是中医病名,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的一类病证。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因一时性情志不舒、居住环境改变,或饮用浓茶、咖啡和服用药物等引起的一过性失眠不属病态,一般不需任何治疗,可通过身体自然调节而复常。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于生理状态。   

  不寐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基本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阴。因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人之寤寐各种因素导致神不内守,阳不入阴,不能由动转静,皆可导致不寐。

文章配图

  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以及病后体虚。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1.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此外,浓茶、咖啡、酒类等刺激性饮品亦可造成不寐。

  2. 情志失常

  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扰动心神而不寐,或由喜笑无度,心气涣散而不寐,或由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夜不能寐。

  3. 劳逸失调

  劳逸太过(工作、学习、生活繁忙等)则伤脾,过逸少动亦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神失养而不寐。或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致心神不安。

  4. 病后体虚

  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亦可因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或由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不寐。

  不寐怎么治?

  (1) 肝火扰心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热、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当归、生地滋阴养血;柴胡舒畅肝胆之气;生龙骨、生牡蛎、磁石镇心安神。

  (2)痰热扰心

  心烦不寐,胸闷腕痞,泛恶嗳气,伴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

  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镇惊安神。

  饮食停滞,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或用保和丸消导和中。

  (3)心脾两虚

  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面色少华,四肢倦怠,腹胀便溏,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

  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黄芪补气生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木香行气舒脾。

  (4)心肾不交

  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泽泻、茯苓、丹皮健脾渗湿,清泄相火;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原。

  (5)心胆气虚

  虚烦不寐,胆怯心悸,触事易惊,终日惕惕,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人参、茯苓、甘草益心胆之气;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化痰宁心,镇惊安神;酸枣仁、川芎调血养心;知母清热除烦。

  针灸

  针刺百会、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安眠穴位。肝火扰心配太冲、行间、侠溪;心脾两虚者可选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可选加心俞、肾俞、太溪;心胆气虚者可选加心俞、胆俞;脾胃不和可选加丰隆、中脘、足三里。噩梦多可选加厉兑、隐白;头晕可选加风池、悬钟;重症不寐可选加神庭、印堂、四神聪。

  耳针

  治疗失眠选取心、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神门为主穴。配穴根据辨证加减肝、胆、胃、脾、肾等穴位,每次选取3~4穴,用毫针轻刺激,留针20~30min,每日1次;也可选用揿针埋藏,或者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相应穴位,保留2~3天,每天于下午1点之后间断按压5~10次,按压力度适中,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局部有酸麻胀或发热感为宜。

  艾灸

  一般属虚症者可使用艾灸法,根据不同证候类型选取相应穴位。心肝血虚证者,艾灸心俞、神阙;心脾两虚证者,艾灸心俞、脾俞;肾阳亏虚证者,艾灸肾俞、关元。可使用温针灸或回旋灸法,每穴灸10~15min,至穴位周围皮肤有明显红晕即可,隔日1次。

  拔罐

  自项部至腰部沿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部侧线,使用火罐自上而下行闪罐、走罐,至背部潮红、充血即可。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可休息2天。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根据中医辨证结论配制中药方,熬成药水进行全身或局部熏洗或浸泡。有效中药成分渗透进皮肤被皮下毛细血管吸收,起到疏通经脉、化瘀祛湿、调和阴阳的作用,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方法:将中药包放入泡脚桶(盆)中加热水浸泡30分钟,再兑入温水调节水温到38℃至42℃,协助患者双足浸入药液中,药液以浸过双足踝关节为宜。

  生活中如何预防调护?

  1. 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有助于良好的睡眠;

  2. 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持之以恒,促进身心健康;

  3.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更忌饮浓茶、咖啡及吸烟;

  4. 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定时就寝;

  5. 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宁,床铺要舒适,卧室光线要柔和,努力减少噪音,去除各种可能影响睡眠的外在因素。

  医生提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供稿:中医科王安

  参考资料:《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五版)》《针灸学(新世纪第五版)》《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五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中国名族医药治疗成人失眠的专家共识(2022)》《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此页面已归档】 【TOP】打印页面】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