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这一独特而细腻的科室,
要求我们以无尽的温柔与深切的理解,
去呵护每一位稚嫩的小患者。
他们,不仅仅是接受治疗的对象,
更是我们心中那不可替代的珍宝。
正因如此,
我们矢志不渝地致力于
提升治疗水平与优化护理服务,
力求让儿科的治疗与护理
都紧紧贴合孩子们的需求,
洋溢着满满的人文关怀与温情脉脉。
暖心小举措
在充满爱心与关怀的儿科领域,我们不仅坚守医者仁心的信念,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践行初心。为了给孩子及其家属提供最贴心的关怀与便利,我院儿科团队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
往昔,周末往往是儿科医生需求激增的日子,就诊患者也较多,这给急于求医的家庭带来了诸多不便。但随着病患需求的增长,儿科率先开启“改革之路”。起初,儿科副主任方兴以身作则,毅然承担周末坐诊的责任,只为孩子们在周末提供专业的治疗保障。如今,其他主治医师受到感召,纷纷踊跃加入周末坐诊的行列,让专业的医疗守护无间断,为家庭带来更多的安心与便捷。
此外,普儿科住院区还特别设立了便民服务箱,里面装有体温计、创可贴、消毒液、吹风机等日常必需品,旨在解决患儿及家长在紧急情况下的即时需求,确保每一个微小的需求都能得到迅速的响应与满足。
此外,在患儿入院前,护理团队还精心准备了护理宣教环节,她们通过详尽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病情,掌握基础的护理技巧,让家庭的温暖与专业护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孩子的康复之路。每项措施都凝聚着儿科医护人员对每个孩子的深情关爱与细心照顾。愿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能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路上的坚强支持。
细微之处藏大爱,关爱无微暖心田。
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一位身材瘦弱的男孩被父亲紧紧牵着手,步入了我院普儿科的大门。目睹男孩的瘦弱和他那单薄、破旧的衣着,普儿科的副主任医师龙斌在仔细询问病史的同时,也逐渐了解了这对父子背后的故事。原来,他们来自遥远的云南省,孩子的母亲在他四个月大时便因故离世,留下父亲独自承担起父母的双重角色,肩负起生活的重担。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龙斌的内心深受触动,身为父亲,他深知这份责任的重量和其中的不易,因此龙斌决定以自己的方式为这对父子送去一丝温暖和希望。他从家中精心挑选了一袋衣物和零食,满载着爱心,送到了小朋友的病床前。
当看到这些意外的礼物时,孩子的眼中瞬间闪烁出喜悦的光芒,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所有的病痛和困难在这一刻都消散了。站在一旁的父亲,眼眶微微泛红,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和温暖,他真切地感受到,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关爱,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龙斌通过看似微小的举动,在这对父子心中播下了爱与希望的种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含义,温暖了这对父子,也温暖了每一个目睹这一幕的人。
挚心呵护似春晖,以诚相交映月明。
清晨,我院儿科门诊接诊了一名持续咳嗽一周并伴有四天的高热症状的患儿帆帆,此前家属自行购买药物给孩子服用,但病情并见好转反而愈发严重。
门诊胸片结果显示,帆帆的右上肺存在感染并伴有实变,结合其临床表现,门诊医生判断帆帆患上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即刻安排他入住普儿科接受治疗。住院期间,普儿科副主任医师陈玲与龙斌每天轮流多次巡房查看帆帆的病情,并耐心细致地诊治。陈玲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时刻关注其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治疗前(左)、后(右)胸片对比
在治疗过程中,陈玲发现家属对病情和治疗方法存在一些疑虑和不安。为了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她经常到病房看望帆帆,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帆帆病情和治疗原理,同时,她也耐心地解答家属的疑问,消除了他们的顾虑。除了专业的治疗外,普儿科的医生们根据帆帆的病情和营养需求,指导家属为帆帆准备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
经过9天的精心治疗,帆帆的咳嗽和高热症状已完全消失。在出院前,护士们和家属详细讲解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确保帆帆能够在出院后继续得到良好的护理和康复。家属对医生的治疗效果和贴心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手写一份感谢信赠与医护人员。
礼轻情意重,这份来自患者家属的认可,不仅是对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他们继续前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不竭动力。
在儿科,每一个故事都是爱的传递,每一个举动都是温暖的延续。儿科医护人员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用专业、爱心、耐心、细心为患儿服务,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对于家属,他们不仅给予情绪上的关怀,还会通过专业的沟通与指导来缓解他们的焦虑与担忧,打造服务与治疗双优环境。未来,儿科将加强学科建设,致力于提升治疗水平。在这里,爱与责任一直都在,温暖和关怀永远在前行的道路上。
供稿:新媒体运营中心 魏廷恩
供图:儿科 方兴、陈玲
一审:方兴
二审:聂洪钰
三审: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