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彩平台

疾病诊断的“慕后侦探”_医院资讯_中文博彩平台

中文博彩平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县有关单位 > 县人民医院 > 医院资讯
分享到:
疾病诊断的“慕后侦探”
  • 2025-05-06 11:37:44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县人民医院
  • 【字体:    

  在医院里,病理科常被称为“医生的医生”,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制定者。你可能从未走进过这个神秘的科室,但它却默默参与了你或家人就医的许多重要环节。

  无论是癌症确诊、手术方案的制定,还是疑难杂症的最终判断,病理科医生通过显微镜和精密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破案线索。

  让我们一起揭开病理科的“神秘面纱”。

文章配图

  病理科是做什么的?

  病理科的核心任务是“明确疾病本质”。当患者通过CT、B超等检查发现异常时,病理科医生会对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终极审判”。

  病理科有哪些项目

  常规组织学

  通俗的讲,就是遵循制片的标准化流程,把切成硬币大小的肉块,用融化的石蜡液固定在特定的模具中,做成四四方方的蜡块,方便储存。技术员用特定的刀片做成超薄切片,贴在玻璃上,再染成“山水画”,供医师在显微镜下诊断。这是考验眼力、手脚利落的技术活,切的厚度比A4纸还要薄很多,要以微米计算(1微米=0.001毫米,老百姓常说的1根头发约0.01毫米,也就是说一根头发的厚度约等于10微米),极其考验技师的修、切、贴片的能力,需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文章配图

  细胞学

  细胞学主要分为妇科和非妇科细胞学(如痰液、脑脊液、肺泡灌洗液、胸腹水等),根据采集的方式分为穿刺细胞学、脱落细胞学等。

  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相比,损伤小、经济、快速。细胞病理学医师用人体的脱落细胞或用细针穿刺吸取的细胞进行涂片、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类型、组成、细胞数量、细胞排列方式及细胞外物质等,进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如一张满意的宫颈液基片至少包含5000个鳞状上皮细胞,要在其中找到有问题的细胞,就像在一筐绿豆红豆里面找黑芝麻,说是大海捞针也毫不为过。细胞学采集的方法虽然看上去要简单一些,但细胞学大部分无组织学结构支撑,仅能依靠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对于细胞学的医师来说诊断难度仍然很大,部分细胞学诊断不了的病例仍需要取组织样本进一步诊断。

  术中冰冻

  术中冰冻是病理科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如果非要做个类推,那就相当于内外科中的“急诊”。病人躺在手术台上,外科医师把标本送到病理科,初级病理医师快速辨认新鲜组织,识别异常部位,将怀疑恶性的区域切成小肉块送检,因此冰冻取材需要眼疾手快,还必须又少又准。将小肉块加入包埋剂,放在-20℃的冰柜中,使肉块温度骤降,1-2分钟结成冰块,再由技师用锋利的刀片在冰柜中把它切成肉卷(这个切肉卷的难度超过石蜡,都是由2-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技师完成),贴到玻璃片上,再做成山水画。

  病理医生则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报告。由于标本被冰冻处理,细胞膨大,核异型性更加明显,看起来比经过常规处理出来的HE切片更困难。发冰冻报告的医师常常为有6年工作经验以上的中高级医师,要求更高,诊断难度更大。这个过程总共加起来不到30分钟。术中冰冻需要有经验的病理医师,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特点,主打一个“快”字。其意义是在第一时间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患者的手术方式,尽量避免或降低患者二次手术的风险。少数疑难病理有时候冰冻不能诊断,需要等到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才能诊断。

文章配图

  免疫组织化学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组织和细胞内的特定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检测,从而辅助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判断肿瘤原发、转移及肿瘤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些细胞看起来很善良,但实际上是“披了羊皮的狼”,有了免疫组化技术作为辅助,可以快速揭开这层“羊皮”,或直接勾勒出“狼”的形状,让病理医生如虎添翼。有些瘤细胞很小,HE切片上看起来和正常的差别也比较小,HE切片上看起来和正常的差别也比较小,但免疫组化能勾出这些细胞,避免视觉疲劳,减少漏诊和误诊。

文章配图

  特殊染色

  特殊染色是指与普通(常规)染色即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相对而言的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它主要是利用组织和细胞对染料的亲和力、摄取及丢失速率等物理学特性的差异进行组织染色,从而显示正常和病理的组织与细胞中某些特定成分,如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脂质、糖类、蛋白质和核酸、色素、淀粉样物、无机物、神经内分泌细胞胞质颗粒和其他细胞器、病原微生物、血液和淋巴组织以及骨和软骨组织等。帮病理医师用重笔勾勒出藏在红蓝色HE切片中的犯罪分子,达到精准判案的效果。

  分子病理

  主要从基因水平上检测细胞和组织的分子遗传学变化,以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指导肿瘤的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筛查遗传性家族病等。分子病理是病理界的新秀大咖,也是肿瘤医生的“宠儿”。比如同样是肺腺癌,如果存在ALK基因突变,可用一线靶向药物阿来替尼或克唑替尼治疗。ALK突变又称“钻石突变”,因为针对ALK的靶向药物有效率极高,且副作用不大。即使是有胸水的晚期患者,经过治疗后瘤细胞也可能完全消退,极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率。

  在临床上,由于肿瘤异质性的特点,导致患者的病情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需要专业的肿瘤医生依据患者的分子病理结果及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为什么病理报告

  需要等好几天

文章配图

  许多人误以为病理检查是“机器自动出结果”,实际上,每一份报告背后都需经历“精密加工+人工判读”的严谨流程:

  1.标本固定:组织需用福尔马林浸泡24小时以上,防止腐败。

  2.脱水包埋:经12道化学处理,将组织变成蜡块。

  3.切片染色:用切片机切成比头发丝还薄的切片(3-4微米)进行HE染色,显影细胞结构、组织结构。

  4.显微镜诊断:病理医生需观察整张切片,必要时加做免疫组化、分子检测。

  “快”不等于“好”!匆忙处理可能导致诊断误差,耐心等待是为了精准结论。

  病理科的“火眼金睛”

  1、癌症确诊的“终极裁判”

  良性还是恶性?肿瘤类型是什么?病理报告是癌症诊断的“铁证”。

  2、治疗方案的“导航仪”

  例如乳腺癌的激素受体(ER/PR)、HER2状态直接决定靶向药选择;肺癌的基因检测结果指导靶向治疗。

  3、手术范围的“标尺”

  术中冰冻切片(30分钟出结果)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扩大切除范围,例如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确认切缘是否干净。

  常见误区

  ✖误区一:

  “病理科=检验科?”

  真相:检验科负责血液、尿液等常规检测,病理科专注组织/细胞的形态和分子分析,两者技术完全不同。

  ✖误区二:

  “病理医生不接触病人,

  不重要?”

  真相:病理医生是“医疗链条的守门人”,误诊可能导致过度治疗或延误病情。国内顶级病理医生需培养10年以上。

  ✖误区三:

  “病理报告是机器出的”

  真相:人工智能仅辅助初筛,最终诊断必须由医生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病理科医生是医疗界的“福尔摩斯”,在微观世界里为患者寻找生命密码。他们虽不直接面对病人,却用专业与责任守护着诊疗的准确性。

  当下次等待病理报告时,不妨多一份理解:这份“迟来的答案”,正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与承诺。

  供稿:病理科 邹伟

  供图:新媒体运营中心 叶毅艳

  一审:邹伟

  二审:聂洪钰

  三审:张璐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此页面已归档】 【TOP】打印页面】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