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体系的宏伟蓝图中,血液净化中心犹如一座坚毅的灯塔,为徘徊在生死边缘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守护希望。方寸之间的透析室内,永不停歇的生命长跑在精密仪器间循环往复——那些被病魔禁锢的身躯通过每周数次的血液透析维系生命之火,却在苍白的面容下涌动着对尊严的渴求。当医疗仪器的电子音与时钟的滴答声交织成生存的韵律,这群特殊的抗争者不仅在与衰竭的器官角力,更在对抗病魔的征途上执着追寻生命的温度与尊严。
作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文博彩平台分院(中文博彩平台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每天清晨,当城市还在沉睡,黄秋苑便已早早踏入科室,为病床上那些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患者开启新一天的“生命净化之旅”。
在某一天的清晨,突然的争执声打破了宁静。61岁长期透析患者陈老师正与主治医师激烈争论。这位饱受心衰、高磷、高钾折磨的患者,因被限制高磷高钾饮食而愤懑难平:“连想吃的食物都要限制,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听闻,黄秋苑赶往现场调解。
“陈老师,今天又准备了哪些美味?”黄秋苑以老友般的打趣开启话匣。患者竟像委屈的孩童般倾诉:“你们天天唠叨得我耳朵起茧!但你看这牛奶蔬果,我连喝了几十年的浓茶都戒了,饮料也是偶尔才喝一下……”言语间,患者透析穿刺点的淤青若隐若现,那是无数次生命接力的印记。
轻按他浮肿的手背,黄秋苑温声细语到:“陈老师,上次高钾和心衰发作时,血钾值6.98μmol/L,透前体重每次都超干体重的5%,每次脱水都是超极限,如今血钾能稳定在4.73μmol/L,透中脱水稳定2KG,这些奇迹,是您与医护团队共同创造的呀。”患者眼眶渐湿,喃喃道:“是啊,当初连走路都要人协助,现在都能自己来透析了……”
翻开护理记录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记载着陈老师300多次透析历程:从初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5%,到如今稳定控制在2.8%;从频发肌肉痉挛到电解质基本达标。这些数字背后,是患者与医护长达1252小时的情感拉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
“您知道吗?”黄秋苑指着心电监护仪上趋稳的波形,“当您选择用黄瓜替代火腿肠时,血磷值就下降了0.3mmol/L;当牛奶取代碳酸饮料,血钾波动就缩小了42%。这些改变都在为您的生命续航啊。”患者抚摸着手臂上内瘘的血管搏动,恍然道:“原来每次克制,都在为生命续航.…..”
这场持续37分钟的沟通,最终以患者主动交出烤鸡腿,同意家属准备低磷饮食告终。望着他渐趋平稳的血压曲线,黄秋苑深刻体会到:对于每周三次往返于医院的透析患者,冰冷的治疗仪只是生命支持系统,而温暖的心灵护理才是真正的心灵透析机。
正如透析机每次清除的是代谢毒素;护理中充满共情的对话,清除的则是心理淤积的绝望毒素。每次健康宣教都是对生命的更新。这种将医学劝诫转化为生命故事的护理艺术,恰如黑暗中的提灯,虽不能驱散长夜,却能让患者看清希望的路。
在血液净化室的晨昏交替间,见证着无数个“陈老师”的故事,他们让每一个人真切的感受到:在生命的长河中,有些旅程需要以坚韧为舟,以温暖为桨。而护理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心灵对话;每一位血液透析患者都是与时间赛跑的勇者,而医护人员的使命不仅是提供专业的治疗,更要用人文关怀的微光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这里没有冰冷的仪器,没有匆忙的脚步,有的是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一份对患者的深情守护。
供稿、供图:血液净化中心 黄秋苑
一审:吴勇
二审:聂洪钰
三审: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