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彩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乡镇动态

【罗浮风物志系列】湛若水与罗浮山的不解之缘

发布日期:2025-07-23 10:15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罗浮山管委会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在罗浮山青霞谷的朱明书院里,仿佛还能看到那位明代大儒的身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湛若水与罗浮山的故事,感受这位岭南大儒的山水情怀。333.jpg

       湛若水,这位广东增城走出的明代大儒,一生经历传奇。他31岁时,与好友李承箕同游罗浮。陈白沙先生在书信中曾提到:“李世卿从嘉鱼来,与湛民泽往游罗浮,今殆一月矣,未知所得何如。”这段早期的罗浮之游,在他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39岁湛若水离开家乡北上为官。远离故土的日子,罗浮山成了他最深的乡愁。他在《罗浮四诗有序》中写道:“甘泉子昔在弘治丙辛曾两登罗浮矣,越三四十年,自落宦途而此心念念未尝忘此山者。”简单的话语里,藏着一位游子对故乡山水的无尽思念。

       71岁那年,湛若水他在罗浮山朱明洞修筑了书馆,次年十一月,他重游罗浮,写下《罗浮四诗》。此后,他在罗浮山修建青霞、天华等馆舍,把这里当成了精神的归宿。

       在《赠广州府学掌教信庵高君致政归维扬序》中,记载了一段动人的往事:75岁的湛若水辞官归因罗浮时,洪觉山侍御(即洪垣)特意在广州城开了天关等学堂,并亲自上山来邀请他出山讲学。这份情谊,让罗浮山更添几分人文温度。

       79岁和90岁时,年迈的湛若水依然坚持登临罗浮。79岁那年,他和骆进士一起登上朱明洞的最高处题名留念;90岁时,他写下《谒奠罗浮四贤祠文》。91岁时诗作中,他感慨:“留滞罗浮间,一落十余年。”这十余年里,他在罗浮山讲学授徒,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湛若水与罗浮山的缘分,还促成了他与王阳明的世纪之交。初入翰林院时,他带着《游罗浮》诗拜访刘存业(当时任翰林院编修)。由此结识了王阳明。两人一见如故,王阳明称:“从宦三十年,未见此人”,湛若水也赞叹“泛观四方,未见此人”。这段友谊,在王阳明被贬期间愈发深厚。王阳明平定叛乱后,特意绕道增城探访湛若水,经常在一起讨论学问。在《题甘泉居》中写道:“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行看罗浮云,此心聊复足。”

       今天回望历史,岭南心学的发展,湛若水功不可没。他扎根岭南,以罗浮山为精神家园,通过讲学授徒、建设书院并将“随处体认天理”的思想发扬光大。他与王阳明一道,共同谱写了明代心学的华彩篇章。罗浮山见证了这位大儒的乡愁与坚守,也承载着岭南文化最深邃的智慧。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TOP】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