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博彩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乡镇动态

【罗浮风物志系列】罗浮山志:一位儒者的精神栖居

发布日期:2025-08-19 10:07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罗浮山管委会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touchtv1753687626-grwxeclgzzsbp8mb17536876241919115.jpg       万历元年春,七十五岁的湛若水再次踏上罗浮山径。这位曾在南京国子监执掌教鞭的儒者,在罗浮山找到了另一种讲学方式——四百峰峦即是他的讲坛,飞云顶的云海成为他最生动的教材。让我们循着他的诗踪,探寻这位心学大家与岭南名山的深度对话。

       山居唱和,邀约峰峦叙旧

       在《答友人问罗浮之约》中“问我重游期,明年正月是”,定下重游之约。这位理学大家将罗浮典故转化为“四百峰头月下论”,表达怀念并邀约叙旧。在月华如水的峰峦间重构了儒家师道传承的仪式感。“罗浮高土耳,群山何以异?孰谓宣尼圣,乘桴犹避人!”,诗中象征着他远离尘嚣的天地。湛若水常陪访客游山,或坐肩舆或徒步,边谈天赏景边即兴赋诗相赠,折射出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思想精髓。

       湛若水描摹罗浮山“双眺银河落九天,合流隔断彩云边。天华别在黄龙上,两栋茆椽一缕烟”。“飞云千丈阁空蒙,一枕横交四百峰。春景醉人归不得,欲离烟火住黄龙”,寥寥数语尽显壮丽。“处处鸟啼芳树里,千千石转白云深”,病愈登顶,于鸟语花香、白云深处恣意吟诵,感受生命美好。

       登临眺望,抒天地间志趣

       “此云平生吾爱之,一半飞云难让僧”、“行将尽摆脱,于此毕吾年”、“春景醉人归不得,欲离烟火住黄龙”……湛若水不仅登临罗浮主峰飞云顶,更以《登飞云顶用濂溪韵三首》构成了从 “诸天之外有诸天” 所展现的宇宙意识的觉醒,到 “相期直入无穷天” 所暗含的工夫论指向,再到 “两手捉笠行中天” 所实现的诗意升华的完整脉络。飞云顶的云雾在他笔下既是自然存在,更是心性磨砺的隐喻。诗三首表达了人生志趣各异,登山诗超越了传统山水文学的范畴之一。

       静观工夫,月照朱明印记

       “中夜蟾光已到床”的瞬间捕捉,记录着理学家特有的观照方式。“新月欲吐夜,坐待西岩中。日月互来往,吾以观无穷”。其诗中高频出现的日月意象,颇有禅意,作者坐在洞口,闲适地望着日出日落、日月交替,既是对湛氏“合一”哲学的形象表达,暗含罗浮山作为阴阳交汇之地,环境清幽、景观雅致。

       这些诗作构成了独特的“罗浮文本”,其中既有阳明后学“事上磨练”的实践痕迹,又保留着陈白沙“自然为宗”的岭南心学特质。当八十老翁在飞云顶“放天歌”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儒者的诗意栖居,更是明代心学在岭南大地的创造性转化。这些刻写在峰峦间的精神印记,至今仍在诉说着文人墨客的毕生追求。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TOP】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